一开始读的时候,一直以为这就是作者写的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后来才知道是小说。不过读完也了解到:这个故事还是有一个关于哈桑的哈扎拉人原型。具有这样强烈历史背景的故事,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毕竟阿米尔和作者本身的经历也也有几分相似。虽说是小说,反映的却也是血淋淋的现实。现实生活的环境及战争的残酷终究使得故事太悲剧,可现实生活或许比这还残酷千百倍吧!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直在书中出现,一直在我脑海里想起。哈桑的诚挚感动了太多人,对他心中的阿米尔少爷,他一直是怀着一份崇敬,或者说一直把他当做主人,无论他的主人对他做什么,可他已经如此善良。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父亲有亏欠,有寄托,有期许,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可以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欺负,更希望他不能说出的两个孩子可以相互帮助,成为亲人,即使他还不能公开承认他的私生子。父亲一直是伟大的,勇敢的,更是无比爱自己的孩子的。
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我的报应,也许这样是罪有应得。
或许就是这样的冥冥注定,所以后来才遇见了索拉博。才有了一次重新做好人的机会,才能重新到喀布尔看到过去与现状的不同,才能回想起过去的一切,才能为过去犯下的错获得救赎。
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是的,从来没有过比得到了再失去那种滋味要可怕得多,所以往往我们有时候宁愿从未得到过。
一阵悲哀向我袭来。重返喀布尔,犹如去拜访一个多年未遇的老朋友,却发现他潦倒凄戚,发现他无家可归、身无分文。
曾经的朋友,早已物是人非,多年过去,战争给一个地方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美好的场景在眼前一幕幕重演,然而眼前却是血淋淋的现实,无法改变。
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
索拉博的成熟,与他的父亲一样,那样的环境,那样的经历,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是他身上所受残酷给他带来的。
我们的这一生总会经历太多,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家是我们的幸运。努力的过好现在的生活是我们应该的选择。
17.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