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用简单的清单来记录一天的待办事项。每天早中晚三次,坐在书桌旁,拿笔将今天已经办完的事从清单上划掉。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数年,完美的拯救了我日益衰老的大脑。
就连现在我正在写的这篇小文,也是前天在下班的路上突在想到的,顺手记载了清单里,不然,现在还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不知道写些什么好呢。
学生时代,每个老师都讲过这样一句话:“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为的是督促学生勤记笔记,多写多练。可惜那时候不懂事,没能深刻领会师尊的谆谆教诲,笔记我倒是记了不少,但是几乎从未回头翻看过。令人发指的是,这个坏习惯一直持续至今,每次听讲座都会认认真真洋洋洒洒记下好几页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参加工作后,因为死性不改,常常忘记工作也成了家常便饭。直到有了孩子,生活才开始真正启动了虐我的程序。每天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清单出现拯救了我。
具体什么原因已经忘记了,但是从某一天开始,我便将一个小本子塞入包中,想到什么要办的事情便记上去。形式也很简单:日期,序号,待办事项,就这些了。做一样划一样,没做完的留着。第二天重新开始记录,前一天没做完的因为没有划掉,继续作为今天的待办事项来处理。虽然简陋,却是我新生活的开始,至少漏落的事项慢慢减少了,内心不再那么焦虑。再后来,我在每天的清单最后加了一个“小结”,将这一天处理待办事项的心得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的参考,闲来没事的时候就随手翻翻,加深一下印象。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晚餐过后,中午吃了什么完全想不起来了,上周做了什么就更是没印象了。这时候翻开清单,当日的情景历历在目,尤其是借钱等敏感的事件。金额越小,忘记归还的几率就越大,记在清单上,什么时候借的,什么时候换的,一目了然,不易出现纠纷。
若是遇到未来的某一天有约会、聚会、给孩子约了试听课等类似的情况,便在那一天的第一个项目做出详细记录。当清单用到那一天的时候,自然就会知道要干什么了。若是有考试等重大事项,清单笔记本还可以用来倒计时。翻到要考试的那一天,从后往前开始在页面的右上角标注1,2,3......这样,每过一天都能感受到考试时间的逼近,有效地避免被惰性控制。
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换上新的清单笔记本,顺手将上一年度这个月份的清单拿出来翻看一下,工作、生活中循环往复的事件便更加清晰非常有助于制定本月的生活、工作规划。说到这里,强调一下,没必要将生活和工作清单完全隔离,毕竟,有些私事其实是可以穿插在工作中完成的。若是将工作和个人事务穿插进行,完成一个工作事项,就奖励自己处理意见个人事务,这样的调节,一定程度上反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昨天的电子账没来得及记录,今天必须得补上,这时候就告诉自己,先将手头的报告写完,然后就可以记账了。因为记账的心情迫切,所以不知不觉间写报告的速度就提高了。因而,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完全切割开来的,清单完全可以混记,只要个人方便就行。
既然是为了开启简单生活模式,清单便要尽量简单明了,有利于生活便是最佳,省出脑子来干点有意义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