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网络社群?社会学家瑞格尔德在1993年曾提出过“虚拟社区”概念,他说“虚拟社区”指的是由“一群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突破地域限制的人们,通过网络彼此交流、沟通、分享信息与知识,形成具有相近兴趣和爱好的特殊关系网络,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社区意识和社区情感。”
在我国,网络社群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2002年到2005年期间,诞生的QQ群、贴吧、人人网、开心网,打开了PC社群的黄金时代;另一个是2012年2015年期间,微信群、贴吧群、陌陌群、兴趣部落的迅猛发展。迎来了移动社群的黄金时代。
网络社群,其实是现实社群的网络再现,它同样具有现实社群的社交特性,一个网络社群若要可持续发展,应在互动中注意如下社交礼仪:
一、话题有禁区
一个网络社群,其实就像一个公共客厅,公域和私域应该分明,公共话题放公共客厅讨论,私人话题放私人客厅或私人卧室讨论。如果两者泾渭不分明,对他人可能造成干扰,或让当事人感到尴尬。另外大庭广众中经常谈论自己的琐事人生,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没有谁需要对你的人生负责,也不是谁都对你的人生感兴趣。放在公共客厅自我陶醉,实质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二、时间有禁忌
网络社群就是一个没有门锁的开放客厅,各色人等,人来人往,作息全凭自觉。客厅也有熄灯的时候,像7-eleven整天24小时不打烊,吵吵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台,恐怕谁都受不了。毕竟芸芸众生不是机器人,机器人尚且要休整维护呢。何况早上6时闹铃一响,普罗大众就得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汇入匆匆上班一族。所以,如果你午夜凌晨还絮叨不停,时不时让漆黑的夜发出鬼魂一般的叮叮声响,恐怕得如广场大妈一般,纳入扰人一族了。
三、发言要有益
在这信息随处可得的年头加个群,无非是出于对群主盛情邀请的认同,或期待从群友的分享交流中汲取对已有益的营养。因此,如果一个群貌似热闹,但多是没有意义的点赞、送花或闲聊,则交流和互动实质是没有意义的。尤其专业社群,跟打发时光的聊天群有着本质区别。一旦入群,每个人都要有自觉意识:要么不发言,发言必有内容。否则不断发送大量无意义的信息,会给他人本已弥足珍贵的时光增加阅读成本、时间成本,并给他人搜索有意义信息带来困扰。当然我们也不否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延伸,但适而可止就好。
四、点赞要有价值
点赞和送花,是网络社交常见的交际手段,一可以润滑和他人的关系,二可表示对他人意见、观点和行为的认同。作为专业社群,我们不拒绝偶尔简单的点赞,但不主张把简单点赞常态化,因为你只竖起一个大拇指,我们无法清楚你点赞的内容和原因,自然无法从点赞中得到启发。受点赞者也无法知晓自己哪些行为和观点受到肯定,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在日后强化自己的行为和观点或坚信自己的信念……因此若要让社群更专业更有质量,我们不应提倡这种没有实质性价值的简单化表面性点赞。这一点就如同课程改革初期表扬和激励学生的三板斧:老师说“同学们,表扬他”,学生一听条件反射地伸出手“啪啪啪”三下,然后自动化地齐刷刷竖起大拇指齐声喊“棒棒棒,你真棒”……如今已成为笑谈。
一个网络社群就是一个公共客厅,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也不尽相同。既然是公共客厅就要注意公共属性,并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倘若把公共客厅视为三五知己好友的私人会客厅,那也是不合适的。社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组织性”,如何维系一个社群并让其良性运作?明文规定的群规或约定俗成的群规必不可少,唯有大多数人遵守群规默守群规,才能产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并最终产生社群的“再生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