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刚到或者没到还结婚的年纪,已经成为孩子的父母,靠什么承担起抚养的重任?
好几年前,妹妹的一同学还在读初中,贪玩,跑男同学家,不小心怀上了孩子,得知自己怀孕后,回到家跟她父亲坦白说她不读书了,打算退学,他父亲问明来由后,怒火中烧,抬手就给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来苦劝无果,只能任由她选择,她任性的选择退学回家,跟那男孩在一起了,因为没到法定年龄,自然没领结婚证。
毕竟年少不更事,孩子出生以后,女孩不懂照顾孩子,喂奶、换尿布……一系列的事情都得由她的婆婆操劳,婆婆自然不乐意,随时甩脸子给女孩看。女孩在家闲的无聊,又见不得婆婆的横眉冷对,后来丢下孩子,一个人走了,听说是溜到外地打工去了,孩子的孩子自然沦为留守儿童,在婆婆的草草带领下,鼻涕横飞,摸得一鼻子一脸,冬天的时候,小脸冻得通红,脸上的鼻涕结痂,成为红红的“锅巴”。要问孩子的父亲怎么不管孩子,因为孩子的父亲也还是孩子,贪玩,收不了心,也不着家。
2 我的表妹被被父母带到省城,见识了多了,性格开放,跟谁都合得来,因为初中没毕业就闯荡社会了,也早早在没到结婚法定年龄跟一男孩生活在一起了,并且有了孩子,刚开始她的父母觉得挺好,能早早嫁人也算有了归属,结婚证等到了年龄再补办。可是在有孩子之前,两人的生活过得挺乐呵,有了孩子之后,生活渐生嫌隙,后来日子实在活不下去了,表妹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
在娘家,有哥哥嫂嫂和他们自己的孩子,还有父母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总觉得表妹是嫁出去的女孩泼出去的水,实在不该回来,一大家人人在一起,吃穿用度总要操心,嫂子看不惯,就连自己的父母也都头疼,百般无奈下,表妹自己带着孩子搬出来租房子住,自己带孩子,找了份工作养活母子俩。毕竟小小年纪,带着孩子,想再找一个称心的郎君是难事。
这样的父母我们可以理解为孩子,不懂事,成为父母自然是错误的选择。年纪太小,在心智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成为孩子的父母,除了靠自己的父母帮衬,实在难以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二
孩子成长中,有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有没有能力指引与监督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
有的父母自以为是的以为给了孩子生命,就是孩子的福分,孩子就应该感恩戴德回报自己。
1 外婆家那边是大山里,以前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如今成群结对的男子找不到老婆,一家人两三个,三四个,甚至四五个孩子都是男孩,孩子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老一辈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孩子到了成家的年龄了,该娶媳妇传宗接代了。于是,家里就算吃不上饭了,也要到处托人娶媳妇,娶到媳妇又是生一堆孩子,孩子出生后,家里基本上接不开锅,孩子小小年纪就得辍学回家帮忙种地,喂猪,孩子的衣服是缝缝补补的补丁,吃得也就是顿顿洋芋馒头,偶尔开荤也抢不过一大家子人神速的筷子,他们不得不重复着老一辈的生活。
后来计划生育严查以后,的确奏效,虽然也有躲着生孩子的,但也没有以前那么夸张了。
这类的父母,我们理解为他们思想固化,不知变通,连孩子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提他们能指导孩子有更好的发展道路。他们养儿只是为了防老,娶个媳妇成个家,有个孙儿接后代啦。
2 有的父母能勉强顾得上孩子的吃穿用度,甚至送他们去学校读书,他们勤奋而又能干,吃苦耐劳,想尽办法供孩子读书,却完全不顾自己的身子骨,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孩子以后不管怎样都得为自己买单,却不知自己的选择与造成的结果为孩子带来多大的灾难。
同学的父母曾经是村里人见人夸的勤劳人,别人请帮忙干什么都是乐呵呵就去了,别人的夸赞让他们更加卖劲的做事,越夸越带劲,干活也卖力。
同学说,他母亲是没什么大的本领,但是干庄稼活是一把好手,一个女子,可以刚生完孩子就下地干活,毫不停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都是卖力的干活,那时候不流行代步工具,所有的庄稼活都得人工进行,从蜿蜒盘旋的大山里,他的母亲可以轮换两担上百斤的土豆、萝卜等收成,穿过几公里,踉踉跄跄运到家里,同学说,他母亲总以为自己有的是力气,一个劲的做做做,甚至有时候,连带他和妹妹也应该做同样的人,小小年纪母亲就给他们背上重重的箩筐,没分放学放假都去地里帮她的忙,母亲也不管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满满的塞进框里,豆大的汗珠浸得兄妹几个全身湿透,母亲却说就该锻炼,完全忽略了孩子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同学说起是都笑说自己长不高的原因,可能就是小时候背上的箩筐太过于沉重了,把他活生生压得长不高了。
同学说起他父亲也是个拼命三郎,别人让帮忙做事,不管危险不危险,总是往前冲,还总是说为了孩子,为了家。
终于,同学的母亲终年劳累,得了痨病,父亲过于憨厚鲁莽,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摔成重伤。
而这一切,同学长大后,都得来承担这一切变故,父母都这样了,作为家中长子的他,所有的亲戚亲人都对他寄于厚望,觉得他一定要出头地,才能撑起这个家,而那时的同学不过才14岁,他压力重重的把头埋进书里,努力读书,很少与人交流,自钻自研,考入大学,又从大学毕业,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家终于熬出头的时候,同学却迷失了方向,在一度压抑中得了郁抑症,苦苦挣扎了很久才拜托抑郁困扰,其中的艰辛不得而知。
如今的同学敢于跟我透露他的私事,说明他已恢复,而现在的她正在找方向,寻求发展道路,担负起残疾的他的父亲和病中的母亲生活照顾责任。
总有一些父母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沾沾自喜的做着自认为对的事情,却不知有些适得其反的结果却是让孩子遭了更多的罪,受了更多苦。
要成为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做到让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宽裕,在精神上得到引导,才是真正的为孩子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