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本书中,将要说明一个观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差异是假的,是脑制造的一种假象。我们所知道的(物质、精神世界)任何事情都是通过脑获得的。但是,脑直接和物体的物质世界相连接,这和脑与思想的精神世界相连接一样直接。脑通过向我们隐藏所有由它产生的无意识推理而创造了一个假象:我们是与物质世界中的物体直接联系的。与此同时,我们的脑制造了另一个假象: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孤立和私密的。通过这两种假象,我们作为代理者体验自我,独立地对世界作出行动。但是,我们却能同时分享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千百年来,人类分享经验的能力创造了人类文化,而文化的过来又改变了人脑的功能。揭露假象,提示脑如何创建心智。
脑创造了两种假象,一种是我们与物质世界直接相连接;一种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私密孤立的。而实际上,我们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连接都不是直接的,都是通过脑来实现的。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与物质世界进行连接,也能够与他人精神世界进行互动分享。脑其实隐藏了这个过程,使得我们觉得我们是与物质世界直接连接的,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孤立私密的。脑隐藏了由它产生的无意识推理活动和过程,正因为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并未觉察到这些活动过程。实际上,我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是隔着脑及其活动的,我们是在台前,而脑是在幕后,我们只是代理者,真正的老板是脑及其活动。
第一部分 看穿脑的错觉
第一章 来自受损脑的线索
第一节:感觉物质世界
我们对物质世界的感觉,首先是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其次要经过脑的加工反应。
第二节:心智和脑
脑的活动不一定都体现为心智活动;没有脑的活动,一定没有心智活动。实际上,脑对我们心智隐藏了一些活动。我们的心智所能体验到的内容只是脑想让你体验到的这部分内容,心智对没有以某种方式在脑中表征的物质世界一无所知。同时,脑如何表征外部世界的过程,并没有让我们的心智体验到。
第三节 当脑不知道的时候-脑损导致脑活动缺失、心智活动缺
这里主要是通过脑部视觉功能处理区有损伤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来说明,感官将多重信息收集传递到脑中,但是由于脑相关区域受损,导致无法对部分信息某类信息进行表征反应,从而使我们的心智活动表现出来某种失常,有些无法辨别颜色,有些无法辨别活动,有些无法辨别形状等等。当脑受损时,脑活动失常,导致心智活动认知活动失常。感官正常,但是脑受损最终也是无法产生正确的心智活动、正常的认知结果。
第四节 当脑知而不言的时候-脑发生变化但是心智未变
我们的脑能够知道而心智却不知道 的关于世界的事情。有一例脑部受损病人,脑可以接收感知信息并控制肢体完成某些动作,但是有意识的心智却无法体验相关信息、控制相关动作。
第五节 当脑说谎的时候-脑乱导致心智乱
通过脑部受损病人的体验,脑受损会引起心智拥有关于物质世界完全错误的信息。当感官并无接收到信息、传递到大脑时,由于大脑自己的活动引起了心智活动,导致我们以为有声音、有事物出现,幻听、幻视现象。
第六节 脑活动如何创造错误知识
根据对病例的观察,当错误认知出现时脑部活跃区域出现,然后通过直接刺激那些区域,病人也会产生关于物质世界的相同的错误知识。
第七节 如何使你的脑对你说谎
通过对某些药物的影响为例,研究致幻现象。
第八节 检查我们体验的真实度
因为 脑部受损而导致各种失常情况、错误知识,如何将这些错误体验与真实体验区分开?一种方法是非感官参与的体验很可能是假的;超出日常体验的超常体验可能是假的;但是如果有些体验逼近真实而实际只是脑活动产生的虚假体验时,如何区分?
第九节 我们如何知真伪
我们的脑既能创造一个假的物质世界体验,也能创造一个假的精神世界。在有些时候,我们确实很难分辨出真伪。当脑受到干扰、受损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患者却对体验深信不疑。
第二章 正常脑所告诉我们的世界
即使所有的感官正常、脑也运转正常,我们也没有直达物质世界的入口,我们感觉好像有这样的入口,但这是我们的脑创造的一种假象。
第一节 意识的错觉
在对外部世界的表征出现在心智当中之前,脑一定在进行各种加工。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不是直接的,而是依赖于“无意识推理”(即认知事物、推理断送的过程心智是没有意识到的,大脑隐藏了这个过程。),在我们能感知物体之前,脑必须依据到达感官的信息来推断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通过 变化盲视 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在意识之前,大脑需要进行 无意识推进 ,我们所觉得的立即又完全意识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这种体验是虚假的。体验多少要取决于大脑,虽然我们访取物质世界的通道足够直接,但是实际上是依赖于我们的脑,并且它并不总是告诉我们它所知道的一切。
第二节 我们神秘的脑
这一节研究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是大脑收到的信息对我们是否有影响。通过对大脑活动的监测,表明,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告诉我们它所知道的一切,并且有时离题很远,竭力误导我们。
第三节 我们会产生曲解的脑-正常的大脑也会犯错误
通过许多视觉错觉的实验表明,我们的脑有时会曲解物质世界。
第四节 富有创造性的脑
联觉者-多种感觉混合呈现;睡眠幻觉;健全人的幻觉
小结: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脑也不能总是向我们展示物质世界的一个真实图像。因为我们与周围的物质世界没有直接的连接,所以,我们的脑根据从眼、耳和其他所有的感官接收到的初步感知对世界作出推断。这些推断可能是错误的。此外,我们的脑所知道的所有事情从没进入到我们有意识的心智里。
第三章 对于我们的身体,脑告诉了我们什么
通过对身体的研究,提示脑与心智关系。
第一节 特有通路
我和我的身体之间,是否不像我与外部物质世界一样,是否存在更直接的连接?
第二节 界限在哪里
有时我们对四肢感官的感觉会延伸到工具上;有时我们对自己四肢的状态又一无所知。我们感官和外界的边界在哪里?
第三节 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使用鼠标的例子,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手,只是盯着光标,为了使光标进行特定的操作,我没有意识到我的手在如何运动。我的手好像变成了外部世界的一个工具、一部分。
第四节 谁在控制
在我们认为正在选择一个行动的那一刻,我们的脑已经作出了选择。有了行动必然是经由选择,至于是否是自由选择?
第五节 我的脑在没有我的情况下也能完美运行
当你甚至不知道需要某些行动时,你的脑就能产生适当的行动。即使你不知道你的身体正在做什么或应该做什么,它已经在脑的指挥下与世界完美交互。脑有时可以欺骗你,让你认为你的身体是处在一个不同于它真正处于的位置上。
第六节 脑中的幻觉
推翻一个以前的论断:大约16岁之后,我们的脑就成熟并且停止生长了。如果连接神经细胞的纤维受损,那么这些神经细胞将不再连接起来。如果你损伤一个神经细胞,就再也不能长出新的细胞代替它。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为了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神经细胞的连接不断地产生和消退。
幻肢的案例。失去肢体但是脑未损时,这部分区域会转为其它反射区,但是仍能感觉到失去的肢体的虚幻的感觉反应。另外,如肢体未损,而脑损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况反应。
第七节 我没有问题
第八节 谁在做?
我们对我们的行动引发没有直接的知识。 有时我们以为我们在行动,实际上我们却什么都没做;有时我们没有意图去行动, 我们的身体却在任意而为。当我们有行动的意图后,有行动产生,我们自然会认为是我们的意图导致的行动。但是,如果在我们尚未真正采取行动时,在意图产生后一个恰当的时间点上,有人采取了行动,我们只是觉察到了行动并未知道是其他人采取了行动时,我们也会误认为是我们的意图导致的行动。 鼠标操作案例。
第九节 你 在哪里
我们关于自己身体的知识并没有直接通路。从不同层次阶段来验证,底层是空间位置,再向上是何时、如何移动,再向上是你是正在做动作的行动者的知识。在不同层面,我们都会被欺骗,都会犯错误。 没有你的意识,你(大脑)也可以选择和执行在任意指令基础上的行动。 正在做事的人不知道他们自己正在做--催眠。
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的脑能为行动建立和监控一个复杂策略。我们关于自己身体以及它是如何作用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并不是直接的。关于我,脑隐瞒了许多也构造了许多。
我在哪里,我和脑什么关系,到底是谁在做?到底是谁在控制着谁?我的身体我做主?
小结:我们关于与这个世界不费力气就能互动的体验-通过我们的感知和行动-是一种错觉。我们与这个世界,甚至与自己的身体都没有直接关联。通过向我们隐瞒涉及发觉这个世界的一切复杂过程,我们的脑让我们产生了这种错觉。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脑不断需要作出的推论和选择。(脑没有麻烦我们,它自己搞定了) 既然 我们不能与世界直接关联,我们如何确信我们所体验的呢?
第二部分 脑如何做
第四章 在预测中前行
我们对物质世界所知的一切,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所知,都来自于我们的脑。脑是只给我们传递知识,它积极地创造着关于世界的图景。有时脑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错误的,空间怎样才能知道,脑向我们传达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是正确的。 令人惊奇的是,脑总能获得正确的事情。通过感官提供的非常有限、不完整的信息,脑创造了关于世界的图景。二维信息经过脑的创造给我们展现出了三维空间。我们还是可以相信大脑的。
第一节 奖赏和惩罚的模式
没有老师的学习,儿童时期的学习;那我们是如何在没有老师的时候,进行学习的。 巴甫洛夫的研究,提示了某些学习的基本原理,适用于动物和人类学习。
学习未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以理解为生理器官对直接反应物的反应;条件反射则是生理器官对间接反应物的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引起刺激反应的事物不一样,条件反射是自然的;非条件反射是人工或故意设置的。见到食物或食物入口自动分泌唾液;将铃声等信号与投食关联,当铃声等信号出现即使食物不出现时,同样分泌唾液。
建立在反射基础上的学习--联结学习--奖赏或惩罚。信号与奖赏或惩罚的联结是有一定要求的,时间上、空间上等。(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人或动物其实是把信号与刺激物作为了一个整体) 。信号有着预测的作用,可以预知未来。我们倾向于做出有愉快结果的事情,较少去做有不愉快结果的事情,产生或消退(联结),通过这种机制,我们能发现哪些行动会影响未来。
迷信式学习。主体的某些行动与结果相偶合,产生联结。
脑是怎样学习的?神经细胞由原来的对奖赏做出反应 变为 预测奖赏。
错误如何成为我们的老师。如期而至,神经细胞无信号;不期而至,积极信号;如期未至,消极信号。 有关预测发生错误的信号可以使我们不需要老师而认识世界。如果我们对世界的预测出了错误,那么这对我们就是一个信号:我们需要做些事情以便作出更好的预测。把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活动作为信号,来判断我们的预测是否出现错误。这里代入一个概念 价值;与奖赏和惩罚相关联,标示价值高低,而这种标示不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只存在于我们脑中关于世界的模型中。
脑中的世界图。脑通过联结学习构建一张世界图,其本质是一张价值图。
通过奖赏、惩罚赋予世界以价值,让我们对行动做出选择,使我们学会了学习。
第二节 脑是怎样将我们嵌入世界又随之隐瞒我们的?
联结学习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它将我们嵌入物质世界,并能使我们快速有效地对世界作出反应。我们通过联结学习获得关于物质世界的重要知识,但是又几乎意识不到这种知识。我们的心智是更高级的东西,并且它们通常是我们私密的个人是想法和愿望。
自我与世界。 以视觉实验为例,眼球的转动使得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从一边移动到一边,感觉发生了显著改变,这种改变到底是眼球转动引起的还是外界物体运动引起的呢? 坐车时,相信车辆的运动有时会使我们误以为我们的车在运动,为什么我们转动眼球时物体在视网膜上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却不会误以为是外界物体在移动?(我想这两个例子的差异在于,前者不是我们的眼球肌肉在主动操纵眼球实现运动,而后者则是我们主动的。主动的就有预测有准备,被动的就是突然袭击,不知道真实情况如何,自然会有感知错误发生。另外,还有一种例子,就是开车,我们自己开车时,在转弯刹车等时,我们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乘客却会感受到比我们强烈得多的倾侧感和前冲,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要转弯要刹车了,我们提前作了预判和准备,而很多乘客却没有提前预测准备。另外,一个和车有关的例子,就是晕车,本来有晕车症的人,在开车时很少晕车,但是坐车时却容易晕车)。 我们的脑在眼睛移动前已经有了关于眼睛移动的详细信息。脑将信号发送到了控制眼球的肌肉上,这些信号能准确预测一个眼部动作发生时我们的视觉如何变化,我们已经有了准备,当然不会突兀,也很少发生错觉。 由外部引起的视觉改变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重要,而由我们自己的运动引起的视觉改变我们心里清楚没什么重要的。因此,通过预测这些无关紧要的感觉变化,脑能够抑制我们对它们作出反应,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关注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不能挠自己的痒痒。因为,我们的大脑抑制了我们自己的动作;而对外人的动作积极反应。痒痒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如果不能区分是自己在挠还是别人在挠,将无法及时做出保护反应。
控制的感觉 。我们端酒杯喝酒时,肢体的一系列动作我们都没有太多感觉,我们所在意的就是喝,而且酒杯就在面前,没什么难度就能实现目的,一切尽在掌握。 只要保持处于控制状态,我就不必为物质世界中的行动和感觉费心了。
想象的世界。脑中的纯预测能否对外部世界的行动带来影响,经过实验证明是可以的。实际动作和对应想像带来的脑部活动是基本一致的,仅靠想象做动作也可以带来学习效果。此时,脑中进行了两次预测,一个是正向模型预测;一个是逆向模型预测,当两种预测相互匹配时,就能起到实际行动带来的学习效果,这种纯心理上的实践也能提高我们执行真正动作的能力。
这节的主题,通过联结学习我们与世界相连接,我们被嵌入物质世界,我们的反应是那么直接,因为大脑抑制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意识,让我们觉得和世界的联结是那么自然和直接,而且对我们是有益的。 一旦,出现了故障,我们才能知道这种隐瞒的好处。
第三节 当系统出故障时
我们的无意识的动作让我们(心智)十分轻松,但是背后大脑却一直默默在努力。如果脑受损而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每个动作都要关注肢体的调整才能实施的话,那将是十分累人的生活。
外在的力量。正常情况下,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其实是因为大脑抑制了我们的意识,使得我们没有必要意识到这些动作。我们自然也习惯了这样的感觉。但是,如果这种抑制出故障时,我们正常意识不到的这些动作改变、调整,现在却能清晰地意识到了,这样的意识是异常的,让我们误以为是别人,是外在的力量在控制着。这时,我们就可以挠自己的痒痒了。
第四节 世界中心的隐形行动者
通过联结学习,我们的脑发现了世界有有价值的东西以及获取它们我们所需采取的行动。
第五章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与现实相符的幻觉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并非只有好坏,前面讲的脑中构建人外部世界的价值图是没错,但是除此外,还有异常丰富的世界图景,我们的脑是如何发现他们的。(价值是与奖赏、惩罚相关联而发现的规律,那除此外的世界图景呢,是如何发现并构建的)
第一节 我们的脑能轻易地感知物质世界
经验可知,我们能轻易地感知物质世界所有的美与细节,这种感觉是简单直接的,这种体验恰恰是我们的脑产生的错觉。只有当我们尝试去制造一个能感知事物的脑时,才知道其难。
第二节 信息革命
脑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冲动传递信息,通过研究 诞生了 信息论,电脉冲携带信息传播 。这一小节 不知道作者想讲什么.......
第三节 聪明的机器究竟能干什么
信息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表明,感知其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的脑却能解决这个难题。
第四节 信息论的问题
信息论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物理事件和电脉冲是如何转化为精神事件和讯息的。
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先验知识影响着感知。
第三节 牧师 贝叶斯
我们如何修正信息论使它能考虑到观察者的不同经历和期望呢? 一条信息是出乎意料和让人惊奇的,那么它是富有信息量的,但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时,所表现的反应程度与个人的先前知识经验有关,综合这些因素,一条富含信息量的讯息客观标准可以表述为:它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
贝叶斯定理:所表述的是我们关于事物的知识与所知的证据之间的调整关系,鉴于新证据,我们应该更新多少关于某事物的知识。
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与现实相符的幻觉---相符,贝叶斯定理提示的就是基于证据,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和准度,我们对世界的知识是随证据的变化丰富而不断加深变全的。
第四节 理想的贝叶斯观察者
贝叶斯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精确地测量一条新证据将会使我们对我们关于世界的观念改变多少。当我们的脑在利用来自我们感官的证据时,我们的脑就是一个理想的观察者。当它整合不同感官证据时,它会忽视无关紧要的证据,强调有力的证据。
第五节 贝叶斯脑如何构造世界的模型
贝叶斯定理:
知识--证据--知识--证据;基于证据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增加证据;我们的脑具有贝叶斯定理的功能。P(A\X)是讲给定新证据X,我们需要改变多少关于世界的知识;P(X\A)是讲给定我们关于世界的 信念(注意是信念而不是知识,这里的信念就有预测期望的含义),我们期望或者需要得到什么样的证据。 这两个过程相当于 预测 、察觉预测误差 的手段。我们的脑就按照类似这两个过程环节、手段的模式 来对世界进行预测、检测预测情况,预测--检验--误差--修正--新知识--新信念--再预测--再检验--新误差--再修正,循环往复,最终预测误差足够小时,我们的脑就可以 “知道” 外在世界那边的东西为何物了。 这个过程发生得十分快速,我们对此并未意识到这个过程,我们(心智)得到了一个结果和一个对外部世界感知如此轻易的感受,而我们的脑却是陷入这无止境的预测和更新循环中,不得停歇。
第六节 房间里有犀牛吗
有很多方式可以讨论我的脑对世界的信念(对世界的预测、期望)。如,可以讨论原因(从原因的角度切入,)如果我相信屋内有一头犀牛,我的感官将会收集到这头犀牛的各种信息,我的脑寻找到引起感官反应的原因,并且确定犀牛是最可能的原因。也可以讨论模型,我的脑能预测犀牛的模样能够引起什么样的感知,因为我的脑对犀牛模样有先验观点,在心智中有先验模型。我们的脑中有许多这样的地图和模型,借助它们可以进行预测和模拟行动 。(这里可以借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扫地机器人,现在比较先进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它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建模,建立你房间的空间模型,但是在建模之前,它的数据库中是预先存放了好多种房间的布局模型,在这个模型地图基础上,它再进行探索试触然后根据反馈修正模型,最后形成了基本接近于房屋空间布局的地图模型)
在脑中,感知取决于我的先验信念。使用感知的脑几乎以相反的方式来运作,我们感知某物实际上是始于内心的先验信念:一种有关物体空间位置的世界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我们的脑可以预测出我的眼睛、耳朵将接收什么样的信号,然后检测误差、修正往复,误差降到最低。这个过程历时很少几十毫秒。一个以这种方式建构外在世界模型的系统会利用它可以得到的任何信息。当我对世界采取行动时,系统就会预测从所有感官得来的信号将如何发生变化。
第七节 先验知识从何而来
感知起于内心先验知识的一个循环,一些知识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而根植于人类脑中的,并随着发展而更新变化。
第八节 行动是如何告知我们这个世界的
感知和行动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用身体去了解世界,简单的行动能帮助我们感知,有目的的运动更能帮我们感知。我的部分脑是根据行动来表征我周围的世界:比如我要拿起茶杯的行动,脑会迅速、自动预测最佳行动方式,只要我采取行动,预测得到检测,误差得以修正,模型得以完善,为下次行动做出更好的预测。
脑通过构建世界模型来发现外在世界的东西,这些模型不是任意想象出来的,当我对世界采取行动时,它们可以不断调整,以提供最可能的感觉预测,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机制的发生。 我们能意识到什么呢?
第九节 我的感知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脑中的世界模型
我们的大脑是通过预测工作的一个系统。所以,它会犯错误。当两个不同的物体产生同样的感觉时,系统就会出问题。如一些视觉错觉现象。但是,最终大脑还是可以解决掉问题。
第十节 颜色存在于大脑而非世界里
以颜色为例,我们感受到的颜色不是在物体中,而是在物体反射的光中,光进入眼睛接收器。但是,我们感知的物体的颜色不是眼睛接收器的活动告诉我们的,而是脑的预测告诉我们的。 正常光线照射西红柿时没什么异常,当蓝色光照射西红柿时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反射光肯定不是红色的,但是我们的脑可以从场景中所有物体的颜色来 判断是蓝光在作怪,并预测出各种物体本身的 真实 颜色,我们最终感知西红柿的颜色还是红色的。
第十一节 感知是一种与现实相符的幻觉
根据到达我们感官的信号,脑建立起各种世界模型,并不断修正模型。我们真正感知到的是脑中的模型,非世界本身,但是这些模型与世界本身一样好。
第十二节 我们不是感官的奴隶
大脑为什么要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检测这样来感知世界呢?(有点类似电脑的缓存、内在,预先把一些要运行的东西先存起来)为什么不直接用感官信号来支配体验呢。 一是感官不总是可行二是我们将成为感官的奴隶。 病例 脑损伤造成感官直接支配体验行动时,很奇葩的结果。看到水就想喝,看到笔就要写字。无法执行计划或依照指示行事。 通过可利用的幻觉,我们的脑逃脱了环境的专横控制。
第十三节 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的
脑中的模型是否为真不重要,实在点的是模型能起作用,使我们做出恰当的行动并且生存下来。至于是否真实,只有在一个脑与另外一个脑交流时才会产生。模型是否真实,最终验证还是外部世界,但是大家可以把各自脑中的模型进行交流对比,也能解决是否真实的问题。
第十四节 想象是极其无聊的
想象不需要做出预测,也没有错误要去修正。我们不是在头脑里创造,我们通过素描、蓝图外化我们的思想来创造,以便我们能够从现实的不可预测中获益。正是这种持续变化的不可预测才使得与真实世界的交互变得如此有趣。
小结:本章说明了我们的脑如何借助建构模型和做预测来发现外在世界中的物体。我们的模型是通过将我们的感官获得的信息与我们的先验期望相结合来创建的。感觉和期望是构建模型必不可少的。我们意识不到脑正在做的工作,只是意识到由这一工作产生的模型。这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感知看起来似乎既轻松又直接。
第六章 脑如何建模心智
单个脑独立创造的想象世界是无聊的,他者心智世界即精神文化世界不是无聊的,甚至比物质世界更令人兴奋和不可预知,但是,他者心智世界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脑向我们展现。
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主观的,我所了解的物质世界就是以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的模型来概括的。这个模型从我们的先验知识及感官所提供的线索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关于精神世界(他者心智世界)的知识也完全可以同样的方式来创建。从感官提供的线索中,我的脑创造了一个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精神世界的模型。
我们从哪些信号中知道他者心智中正在发生的变化呢,通过简单观察他们作用于世界的方式及他们运动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在他者心智中的事情。
第一节 生物运动:有生命之物移动的方式
脑很好地形成了观察生物运动的能力。只要观察一下某物的运动方式,就可以分辨出是否是有生命的东西。
第二节 运动如何提示意图
我们通过观察事物的运动预测其意图 ,从其结果证实我们的预测和事物运动的意图。
第三节 模仿
当我们运动时,脑的运动区域会活跃反应,当我们准备做出动作或者只是想象做出动作时,也有同样的反应,在我们观看别人做动作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动作,但是观看别人动作时甚至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动作。
第四节 模仿:洞察他人的目的
模仿看似简单,实则是个很难的过程。如何能够使模仿与被模仿匹配,在设计计算机时就面临这个问题,语音识别文字系统,如何解决的呢,是在内部建立一种内部模式弥合语音与文字的差别,搭个桥,这个桥、内部模式就是单词。输入转化为单词,成为了输出打印出来。就运动而言,内部模式就是动作的目标。为了模仿某人,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但是并没有直接复制,而是先洞察其动作目的,然后按照达到动作目的 的 目的来模仿动作。
第五节 人和机器人
一旦我们根据动作的目标来理解动作,其就变得特别起来。只有某些生物可以自己运动以达到目标,这样的目标导向的动作我们称为行动。我们的脑只会无意识地去模仿有目的的生物行动。
另外一个人的动作会对我们的动作造成影响,而机器的动作却很难对我们造成影响。一个是行动,一个只是运动。他们的差异是有无目的
第六节 移情
这里主要是讲 精神世界的模仿,用概念移情来表示。我们既可以模仿人的物质运动,也可以模仿人的精神运动。我们当然无法体验别人身体上的感觉,但是我们可以基于这些刺激创建心智模型。正因创建了物质世界的各种心智模型,我们才能在精神世界中分享我们的各种体验。我们分享的是疼痛(例子)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疼痛的物理方面。 体验别人的情感,感同身受。因为 有相同的体验,所以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而要想有相同的体验,就必须基于相同的物质世界的心智模型。
第七节 代理体验
真正的体验者是我们的大脑,我们只是代理体验者。
第八节 关于特有通路的问题
第九节代理错觉
第十节 对其他代理者产生幻觉
我们不能确信我们的感觉,因为可能是脑的幻觉,也不能确信我们过去的记忆,因为可能是刚刚发生的;还有什么是可以确信的,笛卡尔断定,我们可以确信的我们的想法。但是,当脑和我们捣乱时,我们的想法有时也不确定是我们的想法,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称 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正在插入他们的心智时,证实了这样的情况存在。
想法从何而来,我们怎样知道思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和我们的脑都在产生想法?当心智正常时,我们和脑是一致的,当心智与现实联系不相吻合时,是脑在主导想法。毕竟,正是脑构建了心智的精神世界。我们只是代理体验者。
第三部分 文化和脑
第一节 翻译的问题
心智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交流是我们的脑最突出的成就
第二节 意义和目标
字词和意义的问题比移动和目标的问题更加复杂。
第三节 解决反演问题
反演问题相当于一个选择、适应问题,一个针对目标去对措施的选择;针对词句对意义的翻译选择、解读。我们的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我们作用于这个世界时,脑通过对世界的猜测来预知下一步将要性的事情,以此来解决问题,预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修正我污染猜测,直到我们对外界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模型为止。用同样的方式,我们(脑)猜测某人的目标可能是什么,然后预测他们接下来将会做什么。我们猜测某人试图要与我们交流什么,然后预测接下来他要说什么。
第四节 先验知识和偏见
这里主要是讲猜测的启动方面,我们(脑)不管是作用于外界物质世界还是他人心智世界,工作机制是猜测预测、反馈、调整再循环,那么预测的基础是什么,应该是先知、先验知识。但是,猜测毕竟是个先行动作,正是因为没有确切的依据和内容才要猜测的,所以,这里的猜测大概率是存在偏差的,是一种偏见(非贬义)。这里的偏见,其实是一种倾向,因为一旦启动猜测就一定会有倾向,有选择。我们的偏见始于成规,是进化的产物,社会成规决定了我们和不了解的人交往的起点,促使我们对这个人的意图作出最初的猜测。
第五节 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这是与预测有关的问题,我基于要是我处于相同的情形下我会怎么做来观测你将要做什么。如果你和我不一样,我的预测可能就是错误的。
第六节 其他人会有传染性的
第七节 交流不只是说
第八节 教不只是一种被模仿的示范
第四部分 结语:我和我的脑
第一节 搜寻脑中的意志
脑来控制我们,谁来控制脑呢,在脑中是否有这样的一块区域,决定了做什么,并告诉脑中其它区域做什么。
自由意志-自主选择-意志性行为;经实验,脑前部的区域对于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是否能断定这块区域就是意志产生控制区还不得而知。
第二节 小矮人
我们思考脑的运作时,会有这样的困扰,脑控制我们,谁控制脑,难道脑内又有一个更小的实控脑。或许,作出选择的并非单一区域,或许存在着一个运用约束机制决定最终选择的区域网络。这些约束有很多来源,身体、社会成规。 但现实中,我们并没有这种被控制的感觉,而是我在控制有感觉。 这也是脑产生的最后错觉:隐藏所有这些与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相关联的事物,并创生出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让我们感觉 我们是直接与外部世界、精神世界相联的,并没有代理者的感觉)
最后,对教学有什么作用或启示呢
大脑的运作机制是预测、反馈、调整循环;先验的知识正确性、丰富性影响到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前概念的重要性);我们(心智)和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