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录一个小观察。
前两天,三年级的小虎要写一篇想象作文,他选择的题目是《小树的心思》,我问他:“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思呢?”
结果他一开口我就惊讶了,他说:“我要长成一条大河!”
我接着问他:“小树怎么长成一条大河呢?”
他说:“往天上长啊,老师你看,树的样子不就像河流汇到大海里吗?”
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奇妙大胆的想象,简直就是诗里才有的意象,我被这个想法惊艳了,首先非常肯定他:“这个想象太美妙了,也很有道理。”接着启发他:“那这棵长成大河的树会是什么样子呢?”
于是他就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想长成一条大河,枝条流向天空,流成一条绿色的河。
按照这个思路写下去,可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就像鱼在水里游一样,也许天上的河里就是鸟在游吧。
千百种鸟儿在做窝,千百种鸟儿在里面唱歌……
可是作文交上去,那最有诗意的一句却被老师划掉了,至于划掉的原因,也不甚清楚。
事后班级老师发在群里的优秀作文,却很让人深思,基本上一看就是参考的同一篇例文,情节和想象大同小异,却被评为优级。
大多数孩子就是走在这样的作文困境里,要“真情实感”,则受限于经历和感情总难写出新意;要完美范文,要追求高大上的“意义”,则让孩子们不敢表达自己。最后生凑字数,让孩子们“畏作文如虎”。
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后盾,只靠几本优秀作文选的“习作”永远不能激发孩子内心的表达欲望,这样的习作持续数年,最终还是无用之功,培养不了孩子与文字的丝毫亲近。
若是纯为应试,准备几篇范文,靠三五篇作文打遍九年义务教育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作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才是需要首先关注的。
观察生活,关注内心,善于思考,勇于表达,正确传达,实现我们与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才是我们“作文”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