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我的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刚好整一年的时间,如何通过我的思维方式转变去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散思考,聚合呈现。想要在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首先自己要对思维导图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何为“思·维·导·图”?简而言之,我的理解即多维度思考指导我们在图画中使其可视化。为什么采取“图”的形式?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和其独具的能力,文与图,图与文之间的不停转换,就是一种全脑思维的状态。水平思考犹如挖井这件事,一处不行,另凿一处,结果可能是耗时比较久,每一处却都处于半途而废状态,耗时耗力却徒劳无功。垂直思考却尤如在一处不停地深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不断发力,我想是另一种徒劳无功的耗时耗力。而全脑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如太阳照射呈放射状。使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会使一个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不断训练中增强,因为形象化有助记忆。
初探·教学设计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学科教学之前,应该将学习绘制思维导图作为扎实的根本基础。通过不断地训练后,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课前——备课(绘制“不完全思维导图”)
将我们要讲授的内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好,分类且清晰地呈现教学主干内容,注意筛选和精炼。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九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人教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价值在图里,功夫在图外。这一次作为初探,动笔之前我阅读英语课程标准,反复翻阅教材,寻找整合点,然后动手绘制。这一次的绘制强调一气呵成,没有草稿,尽量没有修改,直接用彩笔进行绘制,随着思路顺畅书写,重内容,轻形式,尤其对于中心图的绘制尽量减少耗时。
绘制完成后走进课堂进行教学,这些手绘的思维导图用处何在?呈现给学生模仿?让学生理解后照着画?NO!思维导图是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呈现,所以强调个性化,没有两幅相同的思维导图,只求逻辑合理,内容准确。那么,这些手绘的思维导图到底用处何在?——手中无图,心中有图。
课中——合作学习
1.生生互动——发散思维“第一次破冰”
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讲给别人听”,生生间分享个人绘制思维导图。依照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给同伴进行讲解,彼此倾听、提问、答疑。然后小组成员在合作之下,在A4纸上限时绘制一张团队思维导图(两个小组可自愿在黑板绘制),团队绘制的思维导图只允许通过小组成员间讨论生成,不能再参考书籍或其它学习材料,这是一次检验头脑记忆“回放”的成果展示。
2.小组间互动——发散思维“第二次破冰”
小组间分享彼此的思维导图,互相分享和讲解,当然也是彼此答疑解惑的过程,也是彼此评价的过程。
3.师生互动——聚合智慧
依据黑板上的两幅思维导图进行师生互动,在全班的选择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要听哪一幅的团队展示,依据这一组的展示,我们进行共同的分享学习和评价。
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绘制完整“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通过在课上学生接受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学习之后,课后进行自我的知识总结、归纳与梳理也尤为重要,在不参照书籍和其它学习材料的情况下,独立绘制一张单元知识的完整思维导图,对当日学习情况做以检验。借此,也是老师作为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参照,更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的依据。
Each day is another beginning! Keeping changing and trying! Learn how to learn and learn!
I make some small but special cards for my students and friends, it is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like everyone in the worl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