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的外在世界如何丰富,如何精彩,最终我们都必须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睁开眼睛,我们能看见阳光灿烂,看见鸟语花香,看见熟悉的人,并且笑着跟他们打招呼。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认识我们没有认识的外部世界。抖音带我们走遍了世界,却没人带我们走进自己内心。深夜,躺在床上,有的人可以倒头就睡,更多的人,就在这个时刻跟自己对话,想要与内在的自己和解。这个内在的自己,有一部分就是情绪。
“不做情绪的奴隶!”这不简单。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经常会因为愤怒而犯错,会因为受挫感而极度自卑,会因为害怕而焦虑,经常当情绪来临的时候,我总是找不到自己。那宝宝呢?我的小宝宝呢?他会怎样?我怎样才能帮助他脱离坏情绪的掌控?怎样让他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调节情绪?
认识情绪
首先就是要认识情绪。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6年里,情绪认知比认知外在世界里的小树苗,小花,小蝴蝶更重要。因为这是早期儿童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情绪对宝宝来讲没有好坏之别。要慢慢的告诉他每一种情绪的名称,让孩子建立一个概念,然后逐渐增加对情绪的认知。
比如我们家的小钧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下午去广场的小沙坑(小商贩摆的那种小型沙池,一个塑料充气池子里装着决明子和很多玩儿沙的工具)里玩,小钧淏跟另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争抢一个小推车。另一个孩子没抢到,就大哭起来。小钧淏见状,手里拿着抢来的工具也大哭了起来。我们家长都各自抱起孩子,
另一个孩子的奶奶告诉孩子:“抢不过就别抢了,我们拿另外的就行了。别哭别哭。”
我在同时也抱起了孩子,并说道:“钧淏,你是不是被那个小朋友吓着了,害怕了,没事儿,不害怕,妈妈在这儿。没事儿,没事儿。”
孩子还不到两岁,我知道如果我告诉他抢东西是不对的,他理解不了。更何况他正处于发现自我的时期,抢东西是正常的行为。如果这个时候告诉他别哭,只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他因为撒娇哭的更凶,另一种是他听懂之后忍住不哭了。不管是那种结果,都不好。第一种结果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第二种让小孩子忍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发泄出来对孩子不好。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让他明白,他哭是因为害怕,害怕是一种情绪,慢慢地,他就能分辨出这种情绪的意义。而且每次如果感觉害怕就到妈妈怀里来,哭出来就不害怕了,他就会更有安全感。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只有不哭和哭两种情绪。孩子只要不哭就好了。这样做对宝宝认识自己很不利。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才会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处理系统,才能与自己的内心和解。这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都有好处。
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说出他正在发生的情绪。比如:"你生气了!"“你感到愤怒了!”“你看上去很开心!”“你感到伤心!”这些不同的情绪能够帮助宝宝更好的认识他正在发生什么。
理解并处理情绪
认识情绪之后,我们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
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是第一步。孩子哭的时候,不能评判孩子的好坏。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可空间让他自然过度自己的情绪。哭是一种情绪的流放,当孩子发泄完了,情绪全部哭出去了,就好了。
第二步我们需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大声哭,允许孩子生气,允许孩子发脾气。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三步,陪伴孩子。给孩子慰藉。当孩子情绪来临时,千万不要不理他,你需要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让他勇敢的从里面走出来。
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闲闲2岁多,妈妈和爸爸在处理他的情绪只用了三句话。第一句:“妈妈看到你现在非常生气。”(告诉他情绪的名字);第二句:“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妈妈陪着你!”(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这就是处理孩子的正确方式。
我们经常会主观的判断宝宝的情绪是好的或者坏的,坏的情绪就不允许宝宝流淌出来,我们总是阻止宝宝的情绪发泄。一旦情绪被阻塞,不流动,不仅会让孩子时下有了错误的看法,严重者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出现问题,错误的认知总是会导致一系列错误的行为。
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