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简单的事,蕴含的能量可能越大。其实很早之前我就买了“Loving what is”,中文名是《一念之转》。直到读书会的朋友聊到《遇见未知的自己》(也是早就在自己的书单里,却一直都没有看过),看了以后发现这本书里其中很大一块思想都来源于《一念之转》,终是忍不住开始阅读。相比把很多思想糅合在一起、又因篇幅未能一一解说清楚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更喜欢更纯粹的《一念之转》。整本书,只阐述了一个思想,一种方法,去净化心灵。而真的,它的确能做到。
很简单,先在身边最近的人当中找一个作为对象,把自己对对方所有的想法一一写出来,不用担心,就是要那些批评的、指责的、负面的句子,越是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越好。之后,这些想法一句一句拆开来看,每一句都要问这四个问题。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100%肯定那是真的吗?
3.如果保持着这个想法,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对对方有什么样的态度,会怎么做?
4.如果你没有了这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你会是谁或是什么人?
回答完,最后,就把这句话反转思考。
比如,我选择了父亲作为对象,我觉得他害怕陌生人,害怕麻烦,因此他不愿面对新的事物。
当我保持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觉得他有一点懦弱,不像我想象中的真正的父亲,而我需要更加独立去解决问题,我不高兴这样的状态,我希望可以依赖他。
当我完全没有这个想法,我会觉得这就是我父亲的个性,他是个宅男,喜欢怀旧,不喜欢新鲜事儿。这都是他的事,与我无关,于是也没有必要为此产生负面的情绪。我会是个自由自在的人儿,不会要求别人达到我的期待,接受父亲真实的模样。
当我反面思考时,转换这句话,我看到的是,“我害怕陌生人,害怕麻烦,因此我不愿面对新的事物。”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通过这个转念作业,我真正体会到这句话。怕生的是我,面对麻烦、面对新事物感到胆怯的也是我。最开始描写父亲的所有的话,实际上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没有任何意义。我对于父亲不满意的地方,最后一字一句全部化作了描述自我的真相。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念之转的工作坊,参加者皆嚎啕大哭,一念之间就原谅了多年都不曾和解的人,感觉像一个神神叨叨的诡异传教组织。但当我在转念作业中“翻译”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热泪盈眶,到第二句的时候已是泪流满面。我想,工作坊里的描述,是真的。把所有的话都“翻译”完之后,我在对父亲的爱当中参杂的那一些埋怨和愤恨,都已经被转化了。我整个人的心境,也净化和进化了。
之后我会再继续用其他的对象做转念作业,我知道,我会开始真正的爱他们,也开始更深地挖掘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