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才知道人的大脑不仅按通常的原理分为左右脑,还可以按照大脑的进化次序进行划分。当然,这个怎么划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大脑不同的运转机制和我们学习新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有意识地配合大脑的条件反应,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先简单说一下大脑的原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信息过滤器(缘脑),当某些知识或信息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愉快等正面信息,那么此类的信息就可以通过,并进入下一步的处理机制。反之如果是负面的信息,过滤器就会进行主动的拦截。比如我们有时说某些人总是对某些话听而不闻,对某些事视而不见,其实就是过滤器在起作用,这样的好处很明显,它可以保持我们情绪上的相对稳定。
但是这种机制的坏处也很突出,过滤器只是按固定的模式工作,于是一个新的事物也被过滤掉了。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立志改变一个坏习惯是有多困难,我们曾经决心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艰巨,就会体会到过滤器的威力了。之所以总说读书难,这也是由于小时候我们读书的经历大多并不是愉快的记忆,这种记忆让过滤器一见到新的知识就开始颤抖并过滤,于是我们的读书就有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过滤器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们:这些信息不愉快,如果想过得好,请忘记它们。
要克服过滤器的坏毛病不能靠所谓的“自制力”,越抵制越出事,我们试图挑战人体机制,它的反抗就越大,反馈给我们的感受就越差,最后我们实在受不了这种刺激,只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不适合读书,或者找个我很忙、没时间之类的理由自我欺骗一下,然后继续把读书这件事束之高阁。这就是我们通常以失败而告终的学习方法。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只有让过滤器反复体会到新的信息带来的乐趣与益处,那么它就会改变过滤规则,把这件事定位于可通过。坏习惯为什么容易养成,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可感受、可接触的舒适感,所以过滤器通过了。而好习惯为什么难以树立,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带给我们明显益处的时候,就由于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困难感觉而被过滤器OUT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一是兴趣联结。要先找到一个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方法当做奖尝,这当然为了顺利通过过滤器而准备的。可以是购物、吃喝、懒觉、运动、出游等等。然后每次在读书学习时,根据不同阶段的进展,承诺给予自己不同的奖尝,尤其是在进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醒、回味这种奖尝的感觉,这样在初级阶段可以麻醉我们的过滤器。让它忽略读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适。随着次数越来越多,过滤器将自动忽略那些不适,直接去感受奖尝的喜悦,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克服原始的障碍,成功培养起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就是兴趣联结,它的关键是建立联结和不断回味。
二是整体规划。我们不要随意读书,尤其是在一开始的阶段,不要拿起一本书就无目的开始读。因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是随机和散乱的,这种信息输入大脑过滤器,会让它感受到一种威胁,一种对未知的恐惧感,认真回味一下,是不是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不能把握其走向或预知其结果,但还是要继续做下去,在那个时候是不是感到了无助和畏惧?
所以我们的读书要先明确目的,比如我是一个语文老师,现在需要弥补古文方面的知识和见解,这样可以让我提高教学水平,于是按这个目的提练出相关的书目,确定下这些书目给我带来的益处(高尚一点可以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庸俗一点可以用赚钱来激励自己),这样一来过滤器就有了相应的准备,就不会无端提高防卫标准了。
你准备好超越大脑的方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