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间:2015.11.13日 12:30-13:30 16:00-17:00
阅读目的:了解成长与信仰的关系,了解什么是恩典
阅读进度:完成第三和第四部分的阅读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手指引导)
阅读笔记: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一个人的信仰与世界观,只有一小部分属于意识层面,多数患者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内容,以及对世界真正的看法和整体的观念。
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我们信仰的培植者。
我们无法超越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的影响,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人们的感受和观点起源于过去的经验,却很少意识到经验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认识。
科学与信仰
科学的信仰,旨在帮助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现实的经验和历史教训去认识世界,更新人生观和世界观。
科学只是踏出了实现心灵进化的第一步。在认识上帝本质的问题上,科学家还面临诸多困难。
凯茜的案例
凯西的病例,显示宗教环境和心里疾病的密切关系。
宗教只不过是凯西母亲建立不合理权威的工具罢了。教会的神父从不鼓励凯西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会的信条提出质疑。
心理学家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帮助患者摆脱落后而陈腐的宗教观念,使患者的心灵重获自由。
马西娅的案例
马西娅原本否认神灵,是个无神论者,经过治疗,却相信上帝的存在。
特德的案例
每个人都不断的隐藏一些不想为人所知的经历,由于没人引导思考各种可能,本身不自觉的对一些经历使用了双重标准。
婴儿与洗澡水
真实的上帝周围,流淌着大量肮脏的洗澡水(残酷的圣战、活祭、教条主义等等)。
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对于别人交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心得: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几个案例,说明心里疾病和宗教的关系。信奉耶稣的作者能够指出宗教中不合理的地方,尤其难得。作者给出了具体建议就是,对待宗教不要僵化,灵活掌握起精神即可。
第四部分恩典
大量的意外事件提醒我们,我们生存至今,是得益于一种比本能更奇妙的力量。
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原因往往是受到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流露,它们是客观真实的,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公之于众。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中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
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碰到一种我们喜欢的想法或理论时,书中内容就会立刻使我们感觉极其熟悉,仿佛引发了我们模糊的记忆。这时候我们就会辨认出智慧的正确性,哪怕是我们之前从未思考过相关的理论,或者产生过相关的想法。我们学习某种新东西,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
我们趋向于逃避一切痛苦和折磨,因此对某些消极现象可能熟视无睹,对残酷的现实可能不闻不问,我们的目的只在于捍卫自己的意识,不让真实信息侵入其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形成为意识的防卫机制。
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转变。路已经摆在那里,一步一步走是我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