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弄bug管理的事情,虽说是个重复工作的事情,但是明显能感觉到自己产品里出问题的地方。bug到底怎么管其实还真不是一两句能说明白的。
首先是bug的字段。我在开发阶段和线上阶段做了区别处理。
开发阶段的bug包含:
1、优先级
2、严重程度
3、缺陷类型
4、环境&平台
5、预期结果
6、实际结果
7、缺陷描述
线上bug包含:
1、优先级
2、严重程度
3、缺陷类型
4、环境&平台
5、缺陷描述
6、负责角色
7、根本原因
线上bug因为后期可能会涉及追责和数据分析,所以添加了负责角色和根本原因两个维度。涉及到关键角色“背锅”以及申述,所以这两个字段非常重要。
确认好字段以后,每次发现的bug就按这些填就可以了。我们以每月和项目为单位进行统计,然后根据严重程度和缺陷类型进行bug的分类,拉报表进行公示汇报。
其实bug汇总最麻烦的地方还是在于规范测试人员填写bug,在工具不够智能的前提下,如果不能规范录入工作,后期导出的报表就会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
分析bug主要的侧重点在风险预估上,如果通过bug产生的趋势,能够对一些风险进行预警,能带来很大的价值。后期我可能会在风险分心上花点精力去钻研,届时在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