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题,不赘述写作的原因,只是忽然想到而已】
一、教研的目的是什么?
不管那所学校,好的教学质量都离不开这所学校的学校文化,对教学质量起到最大作用的,我认为就是各教研组的教研文化,因为一个人走的快,而要想走的远,那必须是一群人一起前进,而对于学科来说,我觉得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最有效的。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教研?
1、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帮助每个老师更快的成长;
①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只有在相互的对话中,才有思维的相互碰撞,才能产生新颖的东西,才可以解决自己困惑、疑问,自己埋头苦想的问题也许就会得到解答;
②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每个人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当然也存在问题的,对于优点,自己有没有要汲取的【比如表达、倾听、思维方式、课堂引导等】,老师暴露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是否有所规避呢?【学科知识&课堂管理】;
2、帮助老师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核心和框架;
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和知识核心的掌舵者,如果作为一个老师,在上课前连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本节课的知识在整个大的知识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对攻克核心知识的策略和方案是什么等都没有一个自我的理解和规划,那我们又该如何引导【教】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架构知识呢?所以课前的教研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理解知识核心和框架是很必要的。
3、请为我们的孩子负责;
作为老师,聚焦点应该永远是孩子,而不是老师自身,既然站在了这个位置,接受了这份职业,那么我们就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一切为了孩子。孩子对知识的吸收程度是最能体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课堂上,孩子有没有思维?有没有参与?对知识有没有吸收?吸收的程度是多少?课堂的展开是”以学为中心“,还是”教为中心“?没有旁观者问题是很难暴露出来的,毕竟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更何况每个团队都有你可望不可及的爸爸式大神的存在的,为何要放过呢?毕竟青出于蓝还胜于蓝呢。
二、教研组该是怎么样的呢?
1、首先应该是开放的【前提】
①老师自己的思维是开放的,要大胆的去想,脑洞要大,想错了没关系,就怕停止思考;
②个人是打开的,是愿意学习的,是愿意被帮助的,是来找问题的,有问题不怕,就怕回避问题;
③敢于改变自己,去”固“求”变,固化自我,容易走入闸道,我们要勇于去听不同的声音,吸收精华;
④相互之间是开放的,彼此之间好的想法,好的建议,好的资源,该说的说,该分享的分享,当然看到的问题就指出来,别回避,懂你的自然会懂;
⑤教室是开放的,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我们应该有接受随时被教研的勇气,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教研,任何人的问题都用该被重视和深思的。
2、相互之间是信任的
所有的出发点都是针对于事,不对于人,针对问题大吵一架又如何?要明白我们的真正出发点是什么。
3、相互之间是包容的
允许他人犯错的,毕竟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纠错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容错,并给与足够的帮助;
4、相互之间是鼓励的
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看到美好,大声说出来,也许一句赞美成就一个美好的人生。
三、如何教研
教研的形式有很多种,我认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每一部分教研的侧重点不同,
课前应该教研课堂核心是否把握?知识结构是否自洽?课堂节奏是否合理?各种预设是否有效等?
课中看状态,学生的状态和孩子的状态,孩子的专业知识理解是否深刻?学生课堂管理是否符合孩子心理等,而老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引导【激发孩子思维】,是否有效地倾听【尊重孩子的表达】,是否有效地表达等。
课后则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反思自我。
不管怎么样的形式,课前和课后教研重点是老师,课中关注的焦点是孩子。
随想而已,记录而已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