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黑市的思考
徜徉于城市街头,在某些地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们,一些人手中提着“木工”、“瓦工”、“厨师”等的木牌或木片、纸片,另外有一些人正在跟他们讨价还价。当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一来,那些人就作鸟兽散;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又卷土重来。不少自发形成的黑市虽然数次“取缔”,但至今仍然相当活跃。有关部门伤透了脑筋,想尽了办法,各级劳动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的协商、研究和讨论,先后使用过驱赶、清理、劝说等办法对其进行解决,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可是均未见效。后来有关部门宣布免费对黑市中的劳动力开放,提供各种优惠的政策,希望通过降低加入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成本,吸引劳动力离开黑市。即使如此,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仍然不能和黑市相比。民工们仍然在黑市上寻找活干。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劳动力黑市的存在,在产生一些负作用的同时,有什么必然性和合理性,应该如何采取正确的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将其纳入正常的轨道,使劳动力市健康地有序地发展,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五、案例讨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场所、渠道和领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但是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观念还比较陈旧、落后,束缚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即劳动力市场的发严重滞后,从而使劳动力黑市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并发生作用。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除观念问题外,主要是体制因素和信息问题。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流动性障碍,首先是由体制性的原因造成的。体制性的原因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这里的劳动力交易成本太高,主要不是指职业介绍费,而是指行政性限制太多,比如在职业介绍所找工作,除了要有身份证以外,还必须有户籍所在地政府发放的外出务工证,结婚的还要有计划生育证,诸多证件必须齐全。办证成本不仅包括办证的价格,也包括办证的“交易成本”,比如劳动力在办证过程中因为主管部门人员“寻租”而额外支付的费用。在许多地方层层加码,甚至连村委会也要前来收取务工费。最后旨在“规范”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证件,成为了某些部门和人员“寻租”的手。在办证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仅仅降低职业介绍费而不取消证件限制,要吸引黑市劳动力复归到正规劳动力市场,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北京和一海就有着户籍准入就业的限制,西部比东部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劳动力处于城乡、地区及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
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信息方面的原因。信息的对称性、流畅性、准确性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目前,一方面存在着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由于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者知识层次差异,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费用较高。劳资双方难以达成稳定、公正的就业协议。比如,对大量农村打工者,由于相关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欠缺,大量非法的、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就业契约出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混乱。另一方面,存在着信息不流动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流动机制和设施,信息流动空间狭窄,获取信息的成本高,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如供求状况、价格信号难以迅速有效地传播到雇主和雇工,使得企业难以及时补充,同时人才滞留在低效的地方,得不到利用。比如,许多地方求职者,求职渠道单一,仅靠就业中心求职,而许多就业中心受到利益驱使提供的信息却往往是虚假的,过时的信息,这样使得求职者难以分辨企业的优劣。另外,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人为的扭曲,地方就业指导部门在信息方面没有纠正措施,导致信息不正确、不全面。这就使得企业错误估计供求状况,制定不合理的工资价格,而供给者也错误地判断需求状况,盲目流动。比如近年来农村的打工潮。受到错误信息驱使,就有盲目流动的趋势。
1. 如何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
2. 政府应该如何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