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奇(千里草生)
大侠郭靖夫妇镇守襄阳抵抗蒙古,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后壮烈牺牲…这是金庸先生“射雕三部曲”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上,没有郭靖黄蓉的南宋襄阳保卫战同样壮烈。今天小编就从五个关键人物的视角,为您解读熟悉又陌生的宋蒙战争。
成吉思汗:临终妙计灭金
公元1227年,贺兰山下大营,成吉思汗病入膏肓。临终之际,这位一代天骄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少年流离,百战强兵,韬光养晦,一统蒙古,取西辽,平西夏,灭花剌子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消灭世仇金朝。尽管蒙军占领了河北东北,但金朝固守潼关河南,“忠孝军”等部队多次击败蒙军进攻,蒙军进展缓慢。
临终之际,成吉思汗想起了古老的“围魏救赵”之策,一个计谋浮上心头: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南宋唐邓两州,直捣汴梁,迫使金军驻扎潼关等地的主力回援,在途中以逸待劳,消灭金朝最后的生力军。
成吉思汗召集诸王,在政治遗嘱中宣布了这一决定。西夏灭亡后,继任蒙古大汗窝阔台遵照父亲遗嘱,遣使南宋,要求借道攻击金朝。
宋理宗:端平入洛反遭殃
公元1233年,临安,年轻的宋理宗面对群臣,对是否联蒙灭金犹豫不决:
宋徽宗“海上之盟”联金攻辽,反遭靖康之耻,殷鉴不远;如今蒙古比当年的金朝兵势更盛,权相史弥远等人担心蒙古假道伐虢,对是否发兵心怀顾虑。
但金朝多年欺压,不久前金哀宗幻想入蜀偏安,发兵侵宋被大将孟珙击退;蒙古大军借口使者被误杀,强行武力借道宋境,基本消灭金军主力。
内外压力下,联蒙攻金已成必然:宋理宗派孟珙由襄阳出兵,与蒙军会攻蔡州,经过数月围困战,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蒙宋依约瓜分河南。
灭金后,南宋只得回河南南部土地,血气方刚的皇帝决心扩大战果,在宰相郑清之等支持下,不顾大将史嵩之、孟珙等反对,派兵北上收复开封等北宋三京。
皇帝自有盘算:史弥远专权多年一味主和,党羽遍布朝野;此时趁金国灭亡、蒙军主力北归,可趁机克复三京,夺取潼关,巩固潼关-黄河防线,伺机收复河北故土,更能重振君威增强君权。然而前期的顺利让皇帝忽略了众多问题:
中原战祸持续数十年,金军、蒙军和各路武装反复蹂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无法就近支持宋军行动;大将史嵩之与赵范等人不睦,按兵不动缺乏配合,赵葵、全子才等将领6万孤军深入,在残破的河南缺少后勤补给;留守河北的蒙军暗地掘开黄河大堤,两淮一片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加剧了宋军行进和补给困难。
这场“端平入洛”先天不足,很快酿成苦果:粮饷不足的全子才奉命进军洛阳,前军入城不久,后应部队被蒙军伏击大败;洛阳宋军面临断粮被迫突围,被蒙古追兵击败逃往襄阳。全子才等将领被迫班师南撤。蒙古谴责南宋负约背盟,迅速组织发动了全面入侵,蒙宋战争从此发端。
宋理宗虽然罢免了宰相郑清之,并下诏罪己,但抗挫折力差的皇帝壮志不再,对武将猜忌日深,开始更多信用亲信,灭金之初的励精图治渐行渐远。
孟珙:护国柱石抱憾而终
公元1239年,襄阳,名将孟珙率军入城,意气风发。
四年前蒙古大举侵宋:大将曹友闻牺牲,川蜀大半州府落入蒙军之手;守将内讧,部分北军投敌,蒙军轻取襄阳;全子才等守将弃城逃跑,江淮三州沦陷。
危急之际,孟珙以疑兵计,大败进军江陵的蒙军;之后率军迎战来犯蒙军,解围黄州,并收复鄂州、襄阳、樊城等战略要地,整编降兵加强训练,稳固了荆湖防线;就在孟珙收复襄阳不久,西线蒙军再度攻陷成都等川蜀要地,准备会合河南蒙军进攻荆湖,又是孟珙力挽狂澜,派兵把守川蜀入荆湖要路,击退东进蒙军,并焚毁敌军囤积的粮草木材,使其水路并进计划流产。
窝阔台父子死后,蒙古诸王内斗。南宋趁机加强了防务:孟珙坐镇荆湖主动防御,动摇了蒙古在河南地区的统治;余玠整顿川蜀,修筑钓鱼城等堡垒,收复西线部分失地;吕文德统领淮西,改善东线防务。蒙宋双方进入了短暂的相持。
孟珙能击退蒙古的进犯,却无法消除皇帝强烈的猜忌:蒙古河南行省守将范用吉联络孟珙,希望投降南宋。宋理宗却害怕此举助长孟珙势力,以范用吉叛服不常为由拒绝接纳。孟珙心灰意冷,致仕后不久抱憾而终。
吕文德:毁誉参半空遗恨
公元1269年,鄂州,病榻上的吕文德不久人世,心中悔恨不已。
这位出身农家的大将青年投军,在对蒙作战中战功赫赫:率军救援安丰巧施疑兵计,调开蒙军主力率部入城,与各路援军夹击蒙军,协助守将杜杲成功解围;率部救援寿春,奋战打通粮道,撒米故布疑阵,使蒙军误以为宋朝援军兵多粮丰,趁机率兵打断蒙军浮桥入城,并组织反击使敌军北撤。
功成名就的吕文德却有着不堪的另一面:与高风亮节的孟珙、余玠不同,他贪污纳贿,私德败坏;孟珙抱憾而终、余玠遭陷害暴毙,让吕文德更加重视“朝中有人”的必要,他傍上了炙手可热的权臣、宋理宗内弟贾似道,盘踞荆湖制置使位置10年,结党营私权势日盛。
公元1258年,蒙古蒙哥汗三路侵宋:亲率主力进攻川蜀,忽必烈率军南下,攻占大理的大将兀良合台率军北进,意图会师鄂州席卷川蜀荆襄,沿江东下灭宋。
为增援钓鱼城遏制蒙军进犯,吕文德率水军逆嘉陵江北上,遭遇蒙军大将史天泽,先胜后败;忽必烈率部包围鄂州,吕文德率部驰援,乘夜入城坚守,撑到了蒙哥汗在钓鱼城外暴毙,忽必烈与贾似道议和北归。
再度立功的吕文德升任节度使,配合贾似道推行“打算法”,迫害与己不和的泸州守将刘整,迫其投降蒙古。尽管吕文德收复了泸州,却从此铸成大错。
刘整归降后,积极向新任蒙古大汗忽必烈献计,先取襄樊再下江淮。蒙古依计而行,贿赂吕文德,要求在襄阳城外开榷场互市,趁机以保护商贾货物为名,要求在襄阳东南、东北筑墙垒堡。
宋蒙交战多年,战区经济疲敝,吕文德想趁机恢复商贸,增加物资储备,便同意了蒙古人的要求。堂弟吕文焕提醒兄长小心有诈,吕文德不以为然:自中兴四将以来,南宋朝廷战时补给困难,各地守将大多通过贸易筹集军费。互市促和,借机养兵休民,既是南宋朝廷所求,也是吕文德巩固权势需要。
蒙古人趁机以榷场为掩护,逐渐控制了襄阳城外水陆交通要路。吕文德发现铸成大错为时已晚。襄樊激战正酣,吕文焕无法突围,吕文德悔恨而终。
吕文焕:只手难补长裂天
公元1273年,襄阳山穷水尽,吕文焕被迫开城投降。
6年前,刘整、阿术率蒙军发动襄樊之战,吕文焕率部拼死守城,并派人向宋廷求援,不料贾似道为粉饰太平隐瞒不报,援军迟迟未发。
尽管襄樊两城城防坚固,蒙军一时难以攻克;但由于援军发兵缓慢,加之蒙古以榷场墙垒为依托,修筑城堡训练水军,水陆夹击,襄樊地区被团团围困。吕文焕率部多次奋战,仍旧无法突围,援军也无法与守军会合。
吕文德病逝后,蒙古增兵襄樊加紧进攻,加固围城工事,并多次击败张世杰等南宋各路援军。襄樊两城对外交通断绝,部队缺乏补给,物资日益匮乏。
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公元1273年初,元军将巨型抛石机回回炮投入战场,樊城最终沦陷,守将范天顺、牛富壮烈殉国。
汉水一水之隔却不能救,面对贾似道一手遮天,宋廷无所作为,无力回天的吕文焕对局势彻底失望,最终选择投降,襄阳落入元朝手中。
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落幕。南宋荆湖精锐全军覆没,吕文焕归降促使大量宋将降元,南宋国防体系瓦解,很快在元朝摧枯拉朽的攻势下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