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有一期探讨的话题很有意思,叫“出身,家世决定你多少”.
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来说,阶级固化是社会稳定以后的常态,而阶级流通必然是社会环境有重大的变故据.所以,在讨论出身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客观看待阶级固化这一件事.
如今的中国社会环境稳定,自然而然出现关于出身的讨论,势头愈演愈烈,使话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身决定论”.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未来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未来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逾越.
我不太认同它,但又不知如何去反驳其中的某些观点.而看这一期的圆桌派让我感触颇深.
家世优异的人生结果
窦文涛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邀请了红三代柯蓝,也就柯蓝描述红三代的特征,试图得出出身大大影响个人发展的结论.自然争议频起.
而马老就此的反问让我愣了一下.
我们习惯于讨论出身带给某个人的荣耀,犹如我们无知时总是喜欢听带有“幸存者偏差”性质的故事.
“你拼命跨过高考这条路时,他们已经准备被送出国;
你挣扎在题海中时,他们正在世界各地旅行;
你每天辛辛苦苦的上班,只为了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们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若你未来10年的规划是买一栋房子,有一俩车子,能每年出国旅旅游,那么他们则早已过着你十年后期许的日子;
……”
类似的话流传甚广,让出身没那么好的人初听时,极容易陷入一种深深的悲哀中.
我们习惯了把事情简单化.表面的浮冰总是容易首先注目,肤浅的结论可轻易得到,但深潜于海底的巨大冰山才是值得深挖的,它蕴藏的巨大信息,决定着我们要如何走出出身的桎梏.
家庭优越的家庭与普通家庭的孩子,在20年后,差别还那么大吗?很少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人们只看得到现在.
马老是空军大院的孩子,被人拉着去参加过一个饭局,说全是开国元勋的后代,结果一去才得知,是鹤煤(煤老板)老总请客.瞬间悲从中来,怎么弄这么一饭局,煤老板请客,就为吃这么一顿饭.
当年顶级人物的孩子,如今当陪客一般.
而柯蓝呢,她爷爷是当年52位开国元勋之一,家世显赫,但发展至今,自己也道一句不过尔尔.
她聊起母亲在她20出头刚进Chanel V 的时候,看着她跟一群家世相当的小伙伴闹,说:“你们这群小孩儿将来都不会有出息,因为你们都胸无大志.”
转眼30年快过去,果真如此.
而当年从大陆河北来的窦文涛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不断地往上爬,完成了质的飞跃.
当你把生命这条线拉长来看时,家世固然很重要,但后天努力在个人发展中至少占据了7成.
以平常心看待别人的家世
的确,出身好意味着能享受到比别人更多的资源,见识也会更加广泛.但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父辈最初也是从一无所有打拼而来,才有了后代的福利.
中国本就没有贵族,你往前数几代,多为贫农.
他们的父辈不过抓住了时代变迁的机会.
而我们的父辈没有,差距才由此而来.
我们如何实现阶层的逆转
而在当下的时代,我们的逆转不是没有可能.
15年的公众号兴起,就是一个经济风口.在那时敏锐感受到公众号的潜力并投身于其中的,其中的不少人都从中获得大量利益.
16年,网红经济元年,papi酱更是从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等机构获1200万融资.
同年,也是直播平台元年,大主播可年收入上百万.
……
机会从来都有,但你能抓住吗?
说白了,出身决定一个人的起点,让他获得优于常人的资源,家庭环境影响一个人最初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而后天自我人格的塑造,其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都将受到社会环境与先天性格的影响.
而这,则涉及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培养的能力.
人们常常会犯一个毛病,极端性地看待事物,譬如看出身,就唯出身论,而不去思考人在其中的重要性.
95后长在互联网时代,这大大促进了获取知识资源上的平等性.
意味着只要愿意,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任何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同时减少了极大的金钱成本.
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原生家庭的教育不可能趋近完美,但我们只要通过把网上的各类资源加以整理,就完全可以培养与改善自己.
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的作用的强大不容忽视.
其实对于成长,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阅读.
若能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于个人的终身发展绝对是受益无穷.
你从中获取的养分在思考中沉淀,作用于你生活的选择,而选择,譬如选择高中、读哪所大学,又影响你的身处环境,环境再作用于你人格,思维的培养,如此,便良性循环.
或许有人会提出,但一些好的习惯本就需要家庭的培养.对,没错,但这是家教,不再是出身论.
我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我的爸爸也不过是从事建筑行业的普通一员,具体来说,在15年左右的时候,我爸的工资才由3000涨至5000,但这无妨母亲带给我深刻的影响.
母亲在我还在读幼儿园时,就教我拼音,诗词,完成我对语文的启蒙教育.
刚上学前班时,给我买了一套带拼音的书,开启我的读书之旅.
生活中能一分钱掰两半花,在食物,衣物上从未亏待我和弟弟.即使贫穷,但每次换季都会买新的衣物,合适又漂亮.
在外不允许我借钱,会给予适当的零花钱.
吃过的饭菜不会再吃下一顿,家里的居住条件永远不会因为穷而乱,要保持一尘不染干净明亮(母亲有轻微洁癖).
年纪尚小时,逐渐告诉我社会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不隐瞒,也会与我讨论我的未来.
在面对大事发生时,临危不惧.
告诉我为人需宽宏而不失原则,对外应当不卑不亢.
尊重我的个人选择而不以父母身份施压,若有分歧会通过建议参考的方式与我讨论.
可以说,我身上不少的优点来源我的家教,又作用于我的人生发展.
而其他的优点,则来源性格.天生的性格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我有一个长辈,她有一对儿女.
小儿子打小叛逆,如今20出头,未曾读过大学,依靠父母的庇荫,小日子才过得还算不错.
而大女儿似乎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成绩一路优异,从纽约大学归国回来,人生自然同小儿子大为不同.
他们的家世优越,生活在同样的家庭,但因为性格,人生道路也大相径庭.
前两天的10月18号,十九大召开,《人民日报》发表《给青年的一封信》,其中写到: 仔细想来,我们青年人身上的“焦虑”与“丧气”,不也是一种水涨船高的期待吗?我们不再担心温饱,但我们希望吃得更好、穿得更美;我们可以四处行走,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去到更大的世界.就业、房价、医疗、养老的压力在考验这这个国家的同时,也考验着这个国家的青年……
而我们需要给出怎样的态度呢?
“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
不要再以“出身论”作为你不努力的借口,成功也从来不是只有金钱才可以衡量,愿我们都可以秉承十九大的精神 “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愿你青春灿烂,愿你前途光明.
最后送上鲁迅的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