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同事珊姐说找不到空调遥控器了,于是我就上楼帮忙查找。我上来后在两个隔间的桌子翻来找去都没有找到。然后我自己就开始怀疑是不是不小心掉到快递盒子里当垃圾扔掉了。 下午还特地去找阿姨问的,阿姨说没见到。我下班之后就去店铺买空调遥控器,又恰好店家说没有这个型号,要等到明天才有。于是我就回来了。
晚上睡觉前,我突然想到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同事,虽然她平时很少来,于是我就跑去她上铺看。结果发现原来空调遥控被她扔在上铺了。那瞬间真是又高兴又无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觉得很奇怪很有意思值得揣摩一下。
为什么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会觉得是我弄丢了遥控器?而且事实上自己没有干的事,我居然会根据遗失的结果推理假想成是我不小心把它碰到垃圾桶里然后扔掉了!也就是说环境和强烈的心理暗示会给人一种假象以为自己做了某件事?
我觉得非常神奇!
第一个疑问,宿舍虽然四个人,但平时晚上只有我会在这住,而另一个同事很少到宿舍,所以我们三个都把她忽略了。也就是说我们容易用常态去评判事物,而忽略了细节或概率相对小的事件。
第二个疑问,我联想到电影《赎罪》,小女孩由于自己放大的想象力和不断地心理暗示诬告了罗比是强奸犯,造成了她姐姐塞西莉亚和罗比以及她自己三个人悲剧性的人生。
《社会性动物》的第四章社会认知中重构性记忆这一节提到了记忆是一个重构的过程。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心理学与法学教授伊丽莎白·罗夫特斯的关于目击证人证词的准确性的多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人经过环境的影响或者心理暗示之后会把自己没有做过或者没看到的事情当成自己已经做了或者看到的事,表现出记忆的混乱与重构,当事人自己也被自己的想象力和心理暗示欺骗了而不自知。
从来没料到这种情况居然也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了。一开始我明明记得我为了防尘把空调遥控器倒扣在桌上,翻来覆去没能找到之后,我就根据遗失这个结果推理和心理暗示成是被我自己不小心弄丢了,然后还跑去问收垃圾的阿姨。
人的心理暗示这么强大的,会把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想象成已经做了!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
看待事物时我们容易根据已知的结果,给自己找理由去解释它的合理性,所以就产生了某种心理暗示,而强大的心理暗示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
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做过这件事之前,避免猜想和心理暗示。
我想,从反面来说,这个现象用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也有积极作用,当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想要放弃时可以通过假想目标达成的场景来给自己力量。
生活真是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用心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