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十七。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干傻事,就是爱上不该爱的人。就是互相嫉妒,只想成为对方,不想变成自己。就是告别,永不再来,永远怀念。”
偶然在杂志《鲤·偶像》上看到这段话,被其中的每一句击中。
由一部电影引领的全民都在“致青春”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咀嚼着、诉说着、怀恋着青春的况味。
啤酒游戏巩固起来的兄弟情谊,女神唇边笑靥吐气芬芳宛若白莲,瓢泼大雨里伴着笑声狂奔的脚步,毕业晚会上带着哽咽的歌声。
以前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他说有一群人“生活狂放不羁,言语热情洋溢,苛求生活,希望拥有一切,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渴望爆炸,像行星撞击一样在爆炸声中发出令人惊叹的蓝光。”
如今觉得用这段叙述来描摹青春的特质简直再适合不过。
张爱玲的青春是为了胡兰成“将一颗心低到尘埃里”,萧红的青春是一次又一次的反叛,一次又一次的抗争,胡适的青春则是自美留学归来,站在1917年风雨飘摇的上海码头,满怀信心地宣扬“我们回来了,一切都将不同”。后来命途诘责,亿万普通人想必也是一样,将青春送走,连同心底闪烁余光。青春已逝,就再也不能更热情,不能更勇敢,不能更固执,不能更义无反顾,不能更飞蛾扑火。
几年前奶茶妹妹的成名照爆红网络时,我在大学的课堂上听着不知所云的课程,将照片背景里那一模一样的杂乱课桌、肥大不合身的校服看了又看。仿佛又回到了高考前,躲在书山背后窍窍私语,翻山越岭地传一张小纸条,和同桌相视而笑的一刹那看到班主任飘忽而过的眼神又正襟危坐。
刚去部队的时候,新兵三个月很累,但晚上做过很多个相似的梦,梦里慌慌张张地找考场,收卷铃声刺耳响起,却怎么也涂不完答题卡。一身是汗地醒来,黑夜中回忆灼灼,好似还在被旧日里的同桌提问历史问题,前排同学猛然起身,课桌吱呀呀地响起来,仍能觉察老师目光悄然如炬……(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会做这么奇怪的梦,现在想来估计是因为才经历了高考就来当兵没缓过来吧)
高中的时候,数着日子巴望着快点离开监狱一样的学校、严厉的老师、数不清的试卷作业、过不完的暗沉黑夜,恨不得一脚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再将高中所有晦暗的记忆彻底格式化。
好不容易进了部队,却用了最苦最累的时候想念高中,想念单纯整齐、心怀愿景的日子,倨傲的男老师都卸去了令人恐慌的装容。
如今退伍回来念大学也已有快一年了,再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简直是最纯净的乌托邦,回忆自动过滤掉了熬夜突击考试时头顶煞白刺眼的灯光,就连拼命背单词、深冬寒风里等待早自习的教室开门的场景都蒙了一层温净明媚的色调。
永远在憧憬未来,永远在怀念过去,永远在鄙夷现在。这几乎成为芸芸众生的通病。可借用那句被说滥了的话,多少人不知,每一个晦涩难忍的现在,都是你曾倾心渴盼的未来,也必将变成若干年后又一个闪闪发光却回不到的过去。
青春已逝,就让它成为心底影片,因追悔莫及而痛失当下才是得不偿失。更何况,不管青春是否还在,只要葆有真挚、热情、勇气、赤子之心,相信再无聊的时光也全都是限量版。
辛夷坞的原著里,大学时代的郑微对陈孝正的感觉是“唯恐爱地不够,唯恐付出地不多,唯恐自己还剩下什么”。若干年后林静重回,她对林静的感觉则是“静默地接纳与承受”。最终她选择了嫁给林静,做一个世俗却温暖的妻子。
若将简单爱情延展至浩荡青春乃至纵深人生,陈孝正恰似英雄梦想,林静则是柴米油盐。
在因为短暂而更显绚烂的青春里,每一个我们都曾为英雄梦想流汗流泪、誓死捍卫、不懈追逐,不管那梦想有多庞大或卑微,有多壮阔或渺茫。奇怪的是,很多梦想就是为了要丧失才显得珍贵,很多人就是因为得不到才永远追悔。
最后,我们或许会输给现世。这并非妥协,而是另一种获得。因为人生来贪恋安稳温暖,逝去的梦想、转身的恋人连同回忆砂砾般生生咯出心血,眼前人一碗简单鸡汤却足够熨帖胃肠,连带着安抚嘈杂心绪。
就像郑微与林静的婚礼如期举办,辛夷坞写在原著中的最后一句:“如歌所唱,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年少时曾经巴不得青春来得悲壮激烈荡气回肠,头破血流还勇往直前。如今却只希望路途坦荡上天宽恕。后来就只想说,仍将感激命运翻手为云覆手雨,赐予我曾孤注一掷燃烧至烬的英雄梦想,又反手给了我安于柴米油盐朴素生活的勇气。
因为行至今日,我才豁然明白,最紧要的选择并非是要选择一种怎样的生活,而是选择与命运适时地握手言和。
让不朽的逝去,让到来的不朽。
让青春继续神秘,继续莫名其妙,继续只能追忆。
让我邀你喝杯小酒,再唱一遍老歌。
现在你可以做
1、关注十七的公众号:曾豆豆 (浏览更多小美好)
2、笑一笑表示满意。
了解:尽管“心灵鸡汤”变得很泛滥,但我还是觉得能鼓励人的东西,就是值得被人歌颂的,哪怕看完以后只带去了三分钟热度,但那三分钟所做的事情,就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啊。
这就是意义所在,对吧?!
这就是我在做的事情。(文章走不走心,你说了算)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