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小糖
先讲几个小故事。
春节过后,带孩子去了乐8小镇,里面有场景式角色体验,临近闭馆的时候,女儿玩了四个体验,我准备带孩子去吃饭,然后进行下午的安排,但孩子意犹未尽。
我说上午的票已经到点,下午玩还需要买票。在出口处,她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看!
原来是滚动的大屏幕,上面是场馆的报价和游戏规则。在看到“500”时,孩子说:那张票(指入场的门票)要500块吗?
我说不是,是办会员卡的金额,玩一次130。她思索了一下,说,妈妈是不是很贵?我说,那当然。孩子开始放下坚持,说让我给她买个棉花糖,我们就回家。
后来我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再玩了?孩子懂事地说,310(她记错了,是130)太贵了,妈妈挣钱还要给宝宝交学费,所以不能总玩呀!
有天晚上,孩子和爸爸玩,我在看书。一会孩子跑来跟我说,妈妈,你陪我玩一会。我说妈妈在忙,你先找爸爸玩。过了半个多小时,孩子又跑来摇着我的胳膊让我陪她做手工。我说妈妈下个月要考试,你找爸爸玩。
孩子撇着小嘴有些不高兴,但立马阴转晴,好像眼前一亮地说,哦,我知道了,妈妈很忙,还要上班,还要管宝宝,还要干家务,还要讲故事,还要看我写作业,周末还要带我去上课,还要……还要……
孩子说了一长串,全是我日常要处理的事情,这些琐碎的事务,在孩子眼里形成了固定的程序,所以她理得比我还清楚。说完,孩子懂事地去找爸爸,但失落和不满并没有消散,因为带门的时候,她从门缝里偷偷地看我,眼睛里还有期待。
周末要带孩子去上课,因为时间关系,有时出门时赶不上吃午饭,所以我会带些面包和牛奶。每次带吃的去,女儿都会说,这是我的,那个是丹丹姐姐的,而且要求我每样必须带两个。丹丹是我同事的孩子,和女儿在同一个地方上舞蹈课。因为丹丹的妈妈周末要上班,所以我顺带一起接两个孩子回家,有时带两个孩子一起去吃饭,买东西也总是一人一个。女儿是个很善良的孩子,手里有好吃好玩的,会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有时只有一个东西,即使她表现出为难,我和孩子爸爸也总是教导她,要学会和别人分享。
有次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捡了一个亮片,一闪一闪地发光,丹丹姐姐也在,女儿把玩了一会,像个宝贝时似地装进了口袋。姐姐说:你的宝贝给我玩一玩。女儿不肯,我在一旁怎么说她都不情愿,最后我从她的口袋里取出了亮片给了姐姐。
那天晚上给女儿讲故事,她表现得极不耐烦,带着情绪,各种抵抗。我说,你今天怎么了,平常都是你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呀?女儿安静了下来,但眼泪一下流了出来,委屈地说,我喜欢那个钻石(亮片),你为什么要把它给姐姐,我就是不给她玩。
女儿有一双小粉鞋,她特别喜欢,把它带去幼儿园穿。有天,她从幼儿园回来直接去了我的办公室,跟我说班里有个小男孩老是踢她的小粉鞋,还揪她的头发。我说,没事,是小朋友在和你玩。
过了一个星期,她又说那个孩子还在踢她的小粉鞋,揪她的头发。我说,那你可以告诉他,你们可以玩别的,但不许欺负你。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去幼儿园接她,她特意让我把小粉鞋带回家洗干净。洗鞋子的时候,我问起了那个小男孩。女儿说,昨天他还揪了她的头发。我说你没告诉他,这样你会生气吗?女儿说,我说了,但他并没有改。我想了想说,那下次他要揪你的头发,你也揪他的。女儿迟疑地看了我,说了声,嗯。后来,我再也没听女儿说起过那个小男孩。
以上是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事,在她身上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她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怕打扰爸爸妈妈,总是一个人玩;因为被我们要求学会分享,即使掉着眼泪也会把好东西让出去;即便别的小朋友欺负她,她也总是表示友好和忍让。
我一直真心觉得这样的孩子乖巧听话,让人省心不少,她不争不抢,友好不欺,知道爸爸妈妈辛苦,从没有过多的任性,更不要说提出过分的要求。
但后来的两件事,让我开始难过。
一次是我带着她上班的那一年里,因为要写写算算,怕吵,我在办公桌旁给她放了个小板凳,让她画画看书,我在一边忙。但小孩子没耐心,坚持不了几分钟,便开始跑来跑去,问东问西。后来忙的时候我把她支到楼道玩。但她玩不了一会就来找我,我说,妈妈在忙,你自己玩,要懂事,要听话。开始女儿会任性,但在我的驱赶和说教下,她慢慢地适应了一个人玩。
有天,我忙完看一眼楼道没人,着急地四处寻找。后来在公司大厅的长椅找到了她。我说,你躲在这里为什么不跟妈妈讲,她说没人陪她玩。我说为什么不来找妈妈,她说妈妈很忙,不能吵妈妈。时我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感动,是因为她太懂事。
另一件事是她上了幼儿园。有次她和朋友的孩子发生了不愉快,她跑来跟我说,说姐姐打了她。我说没事,是姐姐在和你玩。我觉得小孩子之间有点矛盾很正常,就是在玩。女儿听我这么说,委屈地哭了,她说为什么每次别的小朋友打我,你都说是在和我玩,说完她扬起了一道血口的胳膊给我看。
这两件事发生时,她只有三四岁。
我开始反思。因为成人生活的无奈和诸多不便,我和孩子爸爸事事处处要求她体谅理解大人,但她在该有的快乐时光里失去太多,她过早地体味着父母的不易,所以她一直都在做那个懂事乖巧的小女孩。
我们很欣慰,但同时让我担心的是,在她小小的年纪里,过多地为他人着想,她会不会失去她自己?
四岁半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健全,她处处的体谅和委屈里,会不会埋下一个不健康的种子:我是不重要,我是可以不被爱的,我是可以被忽略的,到最后,甚至发展到,她会失去争取的力量,哪怕在她该有的权力内。她会活成一个没有活力的孩子,她所有的快乐都建立在别人的需要和认可之上,她忽略自己,看不到自己,不能做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即使父母,都没有权利要求你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你得成为你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你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活出你自己。
孩子,你要活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