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大疫肆虐、洪涝成灾的年份,是人类史上最不寻常最不可思议的年份,比起三年自然灾害有过之而不及,人们好不容易盼到了年根,罕见的新冠疫情又要卷土重来,看来不搅和折腾你个半死誓不罢休。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新冠横行、个个自卫。今年的春节老百姓又不安分消停了。
2020年,不想说再见,不想留下只言片语,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懒得去想去议去写。可这几天新冠疫情又蔓延开来,人们开始紧张慌乱,囤积食物,物价飞涨,仿佛又要回到年初时的疯狂状态。
去年大年三十,我给侄儿打电话,果断取消了年夜饭,在微信群发消息,果断取消了初二回老家给叔父拜祭心灵的安排,当时有兄弟非常不解,事后都认为我这做法太英明太有预见性了。也许劳累过度或许被新冠吓破胆,三十晚上身体突然感觉不适,春晚都懒得看,就早早上床休息了,到后半夜发起高烧。这着实让我害怕,翻江倒海过滤一个个密切接触者,乖乖呆在家里物理治疗,两天后高烧退却,但警报没除。初三单位临时通知上班,我脸色苍白,虽然有口罩遮掩,可大气还是不敢出,生怕别人看出了破绽,闷闷不乐魂不守舍窝在办公室尽管做事。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压在自己心头日日闪烁的红灯恢复至安全模式,一切回归自然。
女婿比我们反应快,他早几天已买好了口罩、酒精和消毒液,在全民自保的那一月,口罩已涨到了天价而且到处没货,可我们不急,存货丰盛,还到处支助呢?这要感谢年轻人的敏锐嗅觉和应变能力。
1月28日社区告急,具有27年党龄的我,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大门值班,一天坚持站12个小时。2月9日春节收假,全员投入战场,防疫趋于正常。我从值班岗位撤回到办公室,担当起了疫情防控宣传任务,一个多月共撰写新闻报道56篇,一天几乎两篇,不舍昼夜,尽心竭力。现在再翻看那些文章,篇篇都是经典,篇篇都留下了职工抗疫的不朽印迹。
疫情期间,最夸张的还是我那最爱操心最能干的老伴,也加入了囤积粮食的大军,抢购了四袋米(10公斤)两袋面(25公斤)。更奇葩的是,刚过两周岁的小外孙站在楼下放哨,她一袋一袋往顶楼扛,够厉害吧!等我下班回家,已经摆放整齐。她的惊人举动,她的大汗淋漓,没有赢得掌声,而是让人既感动又生气。囤了这么多米面,接下来就是如何消化解决的问题。我与女儿都上职工灶,平时家里就剩她和小外孙,靠她俩到N年了。不过办法总是有的,咱吃不了可以免费送,今天蒸几笼包子明天蒸几篦馒头,到处送人,既增加了亲邻感情,又提高了厨艺,一举多得。当今社会,做公益,行善事,积功德啊!
疫情最紧要关头,一切外事活动全部取消,每天除了值班就是呆在家里,为了化危为机,转守为攻,变颓势为优势,我读了梁晓声的《人世间》,读了陈彦的《主角》,读了李佩甫的《生命册》,读了苏童的《黄雀记》等作品,同时笔没闲着,写了读后感、随笔等文章,算是没有虚度光阴、糟践生命。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让人胆颤心惊,如履薄冰,缩在家里前脚不敢迈后脚不敢出。下半年全面解禁,又赶上了创文复检,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又打响了。
2020真正让我感念的是,10月22日北京出差。这个日子正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北京的天湛蓝湛蓝,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正是一年最美最佳的旅游季节。20余年之后再次来到北京,在长安街悠闲自在的散步,骑着共享单车沿着王府井大街窜来窜去,在老北京胡同巷子吃着正宗的北京炸酱面和豆汁汤,自己真真正正感受到做北京人的自豪。虽然我们重任在肩,工作辛苦,但凌晨四点赶往天安门广场排队看升国旗爱国之情,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敬仰之心谁也无法阻挡。在长长的队伍中,有八九十岁的长者,在儿孙的搀扶下瞻仰主席遗容老泪纵横,这就是伟人的魅力,这就是领袖的风采!
回眸,往事里涌动着丰盈,岁月中氤氲着冷暖。2020年,没有太多的精彩,也没有太多的豪迈,更多的是如白开水般的平淡无华。
遥指岁月去又回,冬门万户迎春归。新的一年,愿我们存一份热情,谱写自己的生活;新的一年,愿我们有一份懂得,理解岁月的执着;新的一年,愿我们携一份珍重,尊享生命的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