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文人相轻一说,常人总是将“轻”理解为“看不起”之意,实际上,文人之间的相互不对付大多源自意见看法立场的相左,数番面红耳赤的争辩之后谁也不服对方的见解,文人们又怕斯文扫地不屑于用拳头解决,最终只好以各自“相轻”的态度来表明立场。
当然,也有一些文人之间因为种种私怨而“相轻”,这种“相轻”则是为了“相轻”而“相轻”,即便大家立场一致也仍然要表现出“相轻”来,以此来表明各自誓不两立的敌对态度。
俗话说有多少恨就曾有过多少爱,大概范曾与黄永玉之间就属于这种曾经亲密而后又反目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句“文人相轻”是解释不清的,至今也算是艺术界一段公案。
早年的范曾与黄永玉可以说是一对亲密的小伙伴,但在某个时间节点之后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朝反目至今数十年仍未得修复。
如果说当年两人翻脸是因血气方刚冲动使然,那么,如今两位早已双双是艺坛大师,有着老顽童之称的黄永玉在后生眼中是豁达乐观的榜样,而范曾更是修身养性者眼中的国学大师,两位大师却仍不能看透过往恩怨一笑释然,令人不禁好奇他们到底因何反目。
外界对他们这段关系的梳理,通常认为两人的交恶始于范曾“欺师”。在两人中间曾经夹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沈从文。
他既是范曾之师同时又是黄永玉的表叔,但在动荡岁月中范曾“勇猛”地揭发批判了沈从文,黄永玉自此看清这个小伙伴腹黑不仁的嘴脸,双方由此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骂战。
当然,这是外人替他们之间的交恶进行的梳理,对于范、黄二位大师而言却是各有自己的说法。
他们也各自在不同场合对这段关系发表过零星的总结,范曾的说法是“耻于与黄永玉有任何交往”,而黄永玉则是淡淡地说上一句“这个人我不喜欢”。
对于从前亲密的伙伴关系,两位大师都不否认,范曾甚至坦言怀念年轻时“相濡以沫”般的关系。在你来我往的骂战中,范曾以无比幽怨的文笔讨伐这个昔日伙伴。
其中范曾记载了一件令他感动至极的往事:范父来京,黄不仅连夜壶都亲自备妥,还恭敬为其父画像相赠。因此在批判之余,范曾又数次痛心疾首地叩问:你为何如此?
为何范曾有如此发问?在那篇列举了黄永玉十数条罪证的讨伐“檄文”中,范曾似乎将两人交恶之因全归结于黄永玉攻讦自己在先,在忍无可忍之下他才持笔反击。
看过全文,让人感觉范曾自己并不知道黄永玉为何要屡屡攻讦自己,所以他才发出“灵魂般的叩问”——你黄永玉在我心中明明挺够哥们的,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个翻脸不认人的家伙?
但世人总是坚信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即便是黄永玉主动批判范在先,即便是黄永玉最先动手掀翻了他们那条友谊小船,世人也坚信两人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件令黄永玉记恨入骨的事,那件事真的仅仅是因为沈从文吗?
和范曾大张旗鼓长篇累牍地讨伐不同的是,黄永玉多年来似乎对此都是讳莫如深闭口不言。
范曾或许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一个说自己不知道,另一个对此闭口不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终究也许只是一段未了的“公案”。
对于外界旁敲侧击或者公开采访,黄永玉对他们的关系也始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个人我不喜欢。
不喜欢可以从此陌路,但交恶至此,明眼人都知道从亲密伙伴到反目绝对不仅仅是“不喜欢”就可以造成的,更不可能交恶至此还不自知何故。只不过那件导致友谊小船翻掉的事情,范曾和黄永玉或许不约而同地默契选择就此永埋内心深处。
文人相轻或许只是一种掩饰,大师与大师之间的恩怨或许与普通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并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