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改同学们的作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文章中情节之间不够连贯,而且有些情节还发生的很突然。比如文章中人物性格或思想转变得太快,前一刻还在和父母顶嘴,然后突然一下就想通了,觉得父母不容易。或者前一刻还在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但下一秒想到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能力,突然就能侃侃而谈了。
很多孩子也觉得自己这么写有点突兀,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使文章真实自然。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作文内容上缺少必要铺垫。
什么是写作中的铺垫?铺垫是对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交待,使得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显得更加自然平稳;铺垫也是为后面故事的发生所埋下的伏笔;铺垫还是为了方便引出下文所做的必要情况介绍。
铺垫往往是将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适当细至的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一步步深入。铺垫是也是一篇作品中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制造悬念,也可以使故事情节具有合理性,避免让情节的发展过于突然。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比如如果想写一篇和父母冲突然后又和好的文章,可以在开头描写今天在学校里如何不顺,导致自己心情低落。在这个背景下,回家和父母因某些小事发生冲突会显得更自然更合理。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丰富。
有次一位同学写武松打虎,前面介绍了很多相关的情况,结果故事终于进行到老虎出来的情节。小作者在文章中写到:当老虎扑过来时,武松扭身闪开,之后转过身去,照老虎就是一拳,老虎被打死了。”在这段文字中,故事情节进行得过快,重要角色——老虎一上场,就被打“死”了。
这段文字问题出在整个故事缺少铺垫性情节,因此故事情节明显偏少,需要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平稳,文章内容也会更加容易吸引人。
3、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
最成功的铺垫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铺垫手法的成功使用,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铺垫是文章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不但可以使故事情节发展显得更为自然平稳,还便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为曲折和具有可读性。在对它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它的三个主要作用,熟练掌握,灵活应用,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