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笑话。以前有一个皇帝,听说全国闹饥荒,老百姓吃不到米面饿死,就反问他的大臣:他们吃不到米可以吃肉啊?
这个笑话后面,我读到的是认知层级的差异。这样的认知层级差异,同样存在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时刻都在发生,并且发生在你我身上。说具体一点,在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价值信息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你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分清与信息发布者之间的认知层级差异。
周末在朋友微信圈里听到一篇马云在美国底特律的演讲。
其中,讲到企业成功的标准时,马云是这样说的:阿里巴巴远没有达到成功,在1998年我给阿里定下了存活102年的成功目标,今天的阿里才活了18年,所以,我们离成功还很远。
在座的都是费了一番周折才挤进会场听讲的中小型企业主,我不知他们听了这样的成功标准当作何想。这年头,谦卑成了傲娇者独有的奢侈。
反正,我听了这样的标准,深不以为然,你有你的标准,我过我的日子,有些话,就听听而已。这年头,怎么听课?怎么读取信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涨姿势,先得端正一下自己的姿势。不然,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受其害。
1第一个姿势:分清主流与小众
这是一个主流越来越被贬低的时代,因为每个小众的声音从来未有如此大的舞台。也正因为此,我们特别需要甄别主流与小众。
我听过一个人气很高的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讲了谷歌创始人因为冷淡地拒绝了一位叫做丹尼尔·艾克的电脑极客,结果,七年之后,艾克的Spotify在线音乐成了谷歌的最大竞争对手。文章落脚的警世信息是:要善待每一个应聘者。
如果听闻此言的公司老总们回去让自己的HR认真准备每一份谢绝信,那绝对是一剂毒药。请问:在中国职场,有多少像谷歌这样的公司,一不小心就会得罪有可能埋葬自己的应聘者?对于万分之一概率都不到的小众事件,有些所谓的醒世警言是否过度反应了?
2第二个姿势:分清整体与局部
我们拮取信息时,一定要养成一个首先进行大局归类的好习惯,比如一条信息的相对价值与绝对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没有恋爱自由的印度婚姻,却有着更高的幸福感”,文中引用了美国盖洛普的调查结果,发现同在美国,以父母介绍为主的印度人,其婚姻幸福感要强于自由恋爱的美国人。
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是媒人撮合的,所以结婚开始时的期待值比较低,之后的日子反而是在做加法,不断发现对方的优点。而自己找的对象,起点值就很高,稍不满意就会觉得“对方变了”。
读完这篇文章,你真会觉得媒人介绍的婚姻更有幸福感吗?你必须将这种现象纳入“不幸中的万幸”这个更大的框架来审视,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认知。
3第三个姿势:分清经典与猎奇
这年头,话不惊人语不休,有些文章甚至以相反的观点来争取吸引力。最近,我听到一段有关创新的音频,说应当“Think inside the box”,而不是“Think outside the box”。
先来看看“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现行框架来思考,是创新的经典思路。比如下面这个著名的实验,如何用四条线将正方形的每一个点连接一遍,只有右图所示的“走出框架”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但这篇题为“Think inside the box”的文章,讲了一个以色列公司在框架内思考的创新案例:如何将洗涤剂卖得更好,居然是大幅去掉具有洗涤效果的化学酶!
我承认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功创新,但因此颠覆“Think outside the box”的创新方略,似乎有猎奇的色彩了。或者这样说吧,这种“Think inside the box”的创新本身就是一种“Think outside the box”的思路。
想学习,还得会学习。这年头最宝贵的资源是注意力,不要被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观点带偏了。我们每个人最好为自己描绘一棵知识之树,并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完成对接,将外部资讯缝合到正确的枝条之上,长成自己的知识之树。
比如,我听到的印度人婚姻幸福感的事例,我想到的是将“管理期待”这个知识点接入我“人才管理”的这个枝脉之中。给下属的承诺性期待,一开始不要放太高,不做减法而做加法。
要涨姿势,就得先调好自己的姿势。希望以上三招于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