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高中时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你们现在苦点累点,也就一年,坚持坚持,等上了大学就好了。
于是我们一直以为,大学就是用来玩的,用来虚度时光的。似乎不挂科、不逃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了大学。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于热门学科,很多学校不考虑自己的师资力量,盲目跟风开设,却没有配备相应水平的老师,让一批批学生当了小白鼠。
举几个当时我考学时比较热门的学科吧:生命科学(后来知道读这个专业的基本都继续读到博士了,因为根本找不到工作)、工商管理(大部分都考公务员了吧)、企业管理(没人会让一个刚毕业的小毛孩去管理一家企业的)。
当然,我本身也是现身示范,报考了小语种俄语专业,但当时我所在的师大,俄语是三年招一届,日语三年招一届,也就是说,我们上届的俄语班,已经大四了。作为西北地区中文系大牛,学校的中文系老师的确厉害,但小语种俄语,就差强人意了。所以,我最后也是不得已而采取退学这一个选择。
要说在大学学什么这个话题上,我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但我有失败的教训啊。
学什么呢?
你在报考的时候,看着一堆自己听都没听过的专业,真是眼花缭乱。这个听起来不错,报这个?这个分能踩线进耶,报这个?
那么,我想告诉你,你仓促选择的,将是你今后四年甚至一生的命运。别小看专业这件事。在中国,还不能像在国外那样,大二时才开始选专业,所以我们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学习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想转专业?没那么容易。
这篇文章想说的,还不是教你如何选专业,当然我也没那么大能力,自己都没选明白呢,怎么教别人。我想说的,是进入了大学,这个大学,你怎么学。
-1-
学独立成长
不同于初中、高中动辄四五十人的大班级,大学往往都是十几二十几人的小班,且不上课的时候基本见不到,所以班级的观念不是那么强。
到了大二、大三,开始选课,有的课和别的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同班同学更是见面的时间很少。
在大学,更多的是教会人如何独立成长。
你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选什么课,读什么书,都是你说的算。再不会有老师像上中学那样从早陪伴到晚,督促你学习,检查你写作业。在大学,更多的要靠你自觉去学习。
你可以选择晚上窝在寝室追剧,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读书,可以选择一周都不学习只玩游戏,也可以选择每天朝七晚九的投入学习。在学校,这些差别并不明显,甚至你会招致别人的冷嘲热讽,说你装腔作势、书呆子、不懂得享受生活。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大学这个最需要刻苦奋斗的黄金时期选择舒适度日,那么,不远的将来一定是追悔莫及。
你可能会说,我学什么呢?大学就学那么几门专业课,还都是写一篇论文就结课了,好像没啥可学的。这就好比你读书,不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啥都懂,一读起来,才惊觉自己啥都不会。
如果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并打算以后以此为工作,那就可以学习与之相关的专业,读专业书。但在读专业书之外,你必须要读的,还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它们不直接教会你们技能,却会影响你今后的生活质量。
你可能会疑惑,我每天这么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一定有用。
独立,指的是你思想上的独立。你不再像上中学时一样等着老师去喂,而要学习自己甄别知识,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独立,还指的是你能够慢慢摆脱别人的眼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进入社会,你便会知道,那些我们以为和我们朝夕相处、没他们不行的人,迟早会离我们而去。可能有人在你读书的时候嘲笑你,也有人在你考证的时候诋毁你,这些你不需要在乎。你身上的能力,他们拿不去。而那些嘲笑你的人,可能一直在嘲笑别人,自己却没有一点进步。
独立,是你在大学要学习的第一课。
-2-
学看待世界的价值观
很多人说,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人,聊几句便知。
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信,你就去试试。
为什么上过大学的人能够感觉到呢?我想,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学培养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谈吐及处事方式。
通过阅读,你了解到远古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了解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恺撒、奥古斯丁,了解到《战争与和平》《基督山伯爵》《月亮与六便士》,了解到亚洲、欧洲、美洲,了解到五月花号、三角贸易、金雀花王朝……
大学的通识教育让你打开了一双眼睛,原来世界不仅是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还有更多值得你去了解的。比如高中时我们读到莫泊桑的《项链》,到了大学,你又学习到这篇文章,学习到这一时期的文学、莫泊桑的作品,于是将他的作品进行梳理和阅读,于是攻克了美国文学上的一块砖。
如此一点点,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能够从宏观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
这种价值观指的还是,当遇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和没上过大学的人有不一样的观点,也相应有不一样的表达。比如同样是面对一个周末,可能有人会说:“好无聊啊,太没意思了。”但是你会自己找到各种乐趣,去郊外踏青,做一顿喜欢的美食,看一场想看很久的电影,或者干脆坐在沙发里看一天书。不是说没上过大学的人就没有这些意识,而是说,你可以更深入地听从自己的内心,找到这个世界上更有趣的活法。
这样的世界观,也将成为你今后生活的准则。
-3-
学研究能力
如果说本科的时候注重的主要是基础课程,那么,在研究生阶段,更重视的是一个人的研究能力。
研究生、研究生,顾名思义,是要做研究的。
我对研究能力真正重视起来,还是在写毕业论文时。当时,和导师商定了选题,回去自己查资料、泡图书馆,写了一个初稿,发给老师。结果,被老师劈头盖脸一顿训,论文没有论据支撑,没有数据,没有研究。你的选题依据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论证又是什么?老师的问题一个个砸过来。
我的导师是讲量化研究的,所以对研究很是重视,也因此让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逼迫自己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写作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尤其我还是一边上班一边读研,只能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去写。我曾有过三四次想要放弃的念头,还好最后咬咬牙挺过来了。
我查阅大量资料,去图书馆泡了好几个周末,把老师推荐的参考书买来一点点啃,总算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有了一点点感觉。后来,我还去上了老师的几堂课,再巩固了一下,才敢下笔修改。
关于写作论文的过程,以后另写一篇文章,也是心得无数。后来,又反复修改了好多次,老师开始对文章有肯定的回复了,也让我感到所付出的努力都还是值得的。
最后,论文答辩,没想到获得了答辩委员的一致肯定,最后以全票通过论文答辩,算是有了完美的结局。
后来,同班同学说,要说读研这几年,研究能力提高最快、最有收获的,就是写论文这一年。培养研究能力,对我的帮助也是非常大,它让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有理有据,注重数据和逻辑的支撑。像老师所说,你不能随便说一句话,这是不严谨的。
大学,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研究能力。
当然,大学还需要学习很多能力,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求知欲、对事物的敏感度、自我规划,等等,不能在一篇文章中一次说完,待以后慢慢讲述。
我是鱼小哆,公众号【鱼小哆】,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