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书虫,每天抽出一小时时间来读书已成为一个习惯,就像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犒劳,拿起书的那一刻,一种期待和满足已经涌上心头,仿佛原始人忙完了一天的狩猎,在火堆边烤好了食物,拿了一条兔子腿准备大嚼一番。
对于书虫来说,当沉浸到书中时,尘世间的喧嚣都已散去,而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则占据了脑海,那种愉悦,难以言表。
作为一篇连载的读书笔记,下面继续就近期所做的读书笔记稍作整理,选出5本书,和同好们分享。
40、《她和他》 (法)马克·李维 著
6小时的高铁行程,车厢内一群上蹿下跳的熊孩子,还好有一本有趣的书做伴,给我构筑了一个隔绝喧嚣、自在享受的空间。这是一部绝佳的治愈系小说,适合所有孤独、失意和没有对爱情失去希望的人阅读:她叫米娅,来自英国,当红女演员,带着被爱人背叛的痛苦,独自来到巴黎疗伤。他叫保罗,来自美国,曾经的建筑设计师,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却无法适应他人追逐的目光。他隐身于巴黎,深居简出,郁郁寡欢。缘于朋友善意的恶作剧,米娅和保罗相识于社交网络,却没有成为恋人,他们发展出很好的友谊,并试图将友情一直维持下去。然而,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该书自2015年在法国上市以来,迅速成为销量过百万册的畅销书,作者马克·李维在书中也充分展现了其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①对白幽默风趣,语带机锋。马克·李维是一个擅长写人物对话的高手,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见面,对话部分都充满了乐趣,看得人忍俊不禁。尤其是书中米娅和保罗的第一次见面,寥寥数语间,双方的性格、品味和职业背景便跃然纸上。
②文字干净利落,简洁明了。如果说马克·李维每次给男女主人公的对话都不惜笔墨,那么对一些细节描写,他却很懂得惜墨如金。例如书中,保罗给米娅买了份礼物,换个作家来写,可能会花上几千字,可马克·李维用不到100字的篇幅便埋下了一个精彩的伏笔:
他走在波拿巴大街上,在一家专卖古董书的书店前停下脚步。他走进书店,十五分钟后拿着一张纸走了出来。经过与店员激烈协商后,后者允许他在三个月内付清这张由简·奥斯汀亲手写的菜谱。
③细节充实丰盈,趣味无穷。一个好的作家,往往善于通过丰富的细节来穿针引线、鲜活人物,以及取悦读者。马克·李维无疑是此中高手,书中有趣的细节俯拾即是,例如编辑告诉保罗,说他参加的访谈节目中,还会有村上春树作为嘉宾参加,顿时让保罗受宠若惊。(PS:由此看来,马克·李维也是村上的书迷。)再如,保罗和米娅在一家餐馆就餐时,一位服务生认出身为电影明星的米娅,上前搭讪,保罗以为对方认出自己是作家,于是毫不客气的打断对方。这段描写看得人捧腹。
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它早日改编成电影。因为在它身上,有着像《罗马假日》和《诺丁山》一样迷人的特征。
41、《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美)丹尼尔·科伊尔 著
人人都想成为天才,可惜天才并不常有。关于天才的养成有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法则”,本书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作者以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滑板爱好者为例,来揭示“一万小时法则”的秘密。全书最精华的内容就浓缩在以下的文字中:
10000小时法则是由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世界级专家(从作曲家、外科医生到足球运动员)都需经历10000小时(一般超过10年)的刻苦练习。
10000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
用上千小时来做一件事并不是一件理性的事,这常常会令人困惑,还会被别人认为是死心眼。但这种极端的感受却正是才能的组成部分,因为这里包括我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力量:情感、个性、激情。我想成为谁?这就是维持与激发激情的钥匙。
42、《畅销作家写作全巧》 (日)大泽在昌 著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技巧指南,由日本推理小说家大泽在昌所开办的一系列“小说课堂”讲座内容汇集精选而成,针对12位青年写作者,旨在传授作者三十余年写作生涯中的创作经验和写作心得。虽然就算看过本书,离成为畅销作家还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但书中讲到的一些经验之谈对初学写作者确实不无裨益,这里摘抄片段如下:
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才有写作的热情。半杯不满的人就算勉强写,空出的部分也填补不上,总有一天会遇到无力跨越的障碍。当然,杯子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并不是说读书多就一定能写出好作品,但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意外的安排,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才能把握好。
写作时的状态,犹如屏息潜入海底深处,一旦因为某件事而突然迅速上升,脑袋露出海面,再想到“还必须潜下去么”,就会变得兴致全无。时刻维持恒定的“张力”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写长篇小说,耗时最短也得两周,长的话需要好几个月,所以在此期间维持不变的“张力”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作家有举办“执笔仪式”的习惯。例如,喜欢音乐的人决定以某只乐曲作为小说的主题,一定会边听该音乐边执笔创作;或是把钢笔清洗干净后再填充墨水,然后才开始动笔;或是把所有铅笔削好,摆成一排……总之会找到某种方法,努力维持自己的情绪和感觉不变。
43、《小说课》 毕飞宇 著
这不是一本教人写小说的书,而是一本主要分析及鉴赏短篇小说名作文本要素和写作技巧的书。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海明威、奈保尔、哈代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本书细致剖析了一些名作的精微奥妙之处,读来令人有橄榄入口余味无穷的感觉。喜欢书中的一段话,特抄录如下:
小说家最基本的职业特征是什么?不是书写,不是想象,不是虚构。是病态的、一厢情愿地相信虚构。他相信虚构的真实性;他相信虚构的现实度;他相信虚构的存在感;哪怕虚构是非物质的、非三维的。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不是别的,就是人,是人本身。的确,哪怕仅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小说的本质也是人本的。
44、《云中锦书:历代尺牍小品》 谭邦和 主编
古时书信称为尺牍,是因为当时的书信所用竹简或绢帛长约一尺,故有此说。从先秦到近代的尺牍文学史上,曾产生过一大批短牍,最后形成了“尺牍小品”这样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品格的新兴文体。本书从历代尺牍小品中选取了一百多篇佳作,分为“心怀坦荡”、“家书如玉”、“读书雅趣”、“情之所钟”、“久在樊笼”、“人际春风”、“心在山水”、“世情百味”等八类,以期多方位揭示古人的心灵,让读者了解他们的快乐与忧患、智慧和痛苦,即可消闲,又可品味。书中所选多为百余字的短文,惜墨如金,意味深长,读之令人如嚼橄榄,余味无穷,下面一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即为典型代表:
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竹翠林,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封短札不足七十字,却以清丽的语言,绘幽静秀丽的山水,抒飘逸出尘的情怀,难怪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毫无用处,因为它既不能使你财源广进,又不能让你飞黄腾达,反而时时会品尝到思考的痛苦和孤独的滋味,但这也许就是书的价值之一——让你有机会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正如梁文道所言: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