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的是前香奈尔全球CEO莫林.希凯从欧莱雅销售底层做到香奈儿的全球CEO职位的历程,用她二十年的成长故事诠释深度思考的概念。我觉得莫林的成功离不开她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本书的直接中文翻译是:跨越标签。我们会在人生的某一个时段被贴上相应的标签,大体就是长辈口中的“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情”,而莫林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我,抛掉旧标签,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迭代。
想好,看准
莫林用一个又一个的自己的小故事,诠释着身上的“聪明劲儿”。知道自己热爱法国时,想进一切办法去搞定学校住宿,而为了语言的环境,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触法国室友,而恰巧工作机会就是室友的叔叔介绍的。所有初成长的故事,也不无透露着莫林的“拼命努力劲儿”。
深度思考的第一步,所谓书中让大脑走远,思考未来,不过是月度分享的一项:明确目标。真正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盲干,也要复盘,这样就很容易避免缺少思考。而产教融合新团队的开始,组长也遇到了这种问题,一开始并没有明确到底想要做什么,做一个什么概念,做到什么程度。所有的目标不过集中在证书盖章,和学校培训上面。当盖章受阻,教育的蛋糕碰不得的时候,组长像个无头苍蝇到处出差修仙,并不知他在做什么,下面的队员更是散的不像话。上周产教融合有了突破性进展,原因是另一位场外嘉宾一直贯彻和协会打关系的宗旨,和科协有了非常良好的协作方案,培训的大局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所以认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底,如果混淆不清,组长又要利益(盖章)又要意义(培训),最后只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两件事情都推到一半,再一搁置,更是回到原点。如果紧盯利益,后面业务会上来;如果紧盯培训,新的项目领域也有了其实可行的方案了。
我自己说了算
当我们明确目标后,凭感觉闷着头做事就好。第一直觉,一定相信我们自己的第一感觉,生命都是有灵性的,觉得不舒服就是不对,觉得可以就是要坚持到底。作者特别好的一个观点就是“大胆的怀疑自己,坚定的肯定自己。”这里作者更多的讲感觉。虽然我觉得在我们极度理智的情况,比较推荐问自己的直觉,尤其是感情方面;但是我们多多少少要控制冲动,毕竟人容易受情绪影响。
但是我觉得更多的强调相信自己,毕竟破茧的路上少不了风言风语,而我们在突破自我的时候要更多的关注大胆的怀疑,推翻自己。
突破
文章印象很深的细节就是当莫林有了一定成绩,要去gap做实习生,这在电影里《实习生》有了非常形象的体验,(《实习生》也是我三年内出去碟中谍最喜欢的电影),拥有极高事业成就的老爷子在退休妻子去世后,为了有事情做,甘愿去创业公司做实习生,并做到最好。时刻提醒我不要矫情,沉心做事,暂时弯腰没有什么。当时看影碟的时候,面对周遭的刁难看戏,老人家温柔应对,佩服不已。静观近期工作体验,我自己的老板是一个勤俭节约,低调朴素的领导者,又因生于北方,长于魔都,深知北方官场之油腻,体会过长三角珠三角的简单高效。近期深得一位设计院出身的空降高管的喜爱,此领导酷爱摆行头,出门必带助理,因为相处舒适,遂把原助理打入冷宫,大小事必翻我牌。因要求过多,原助理求之不得。此领导身居高位,连体谅的基础礼仪都不复存在。只顾与你念叨,全然不顾下属的本职工作与工作体验。公司扩张,老板专门给非常年轻的新销售开会,鼓励靠销售技巧和产品优势拿单,尽量少搞关系的人情往来,保护自己。与此前,领导认为我适合sales和marketing,得知酒量太浅,苦口婆心劝说锻炼,形成鲜明对比。本周又想起莫林的细节,警醒自己不要矫情,专注做事,我是否能做到莫林的电影老爷子那样,谦虚有礼,抛开所谓颜面,突破自我。莫林的弯腰换来了对流程的熟悉,老爷子的弯腰换来了年轻实习生的接纳与喜爱,对新世界的体系有了更新。
迭代
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剥洋葱一样去逐层分析;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让自己冷静下来,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之前我的老板就已经分享过: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每天看自己进化,退一层皮,难道不好奇自己究竟会变得多么美丽吗~
最后分享我的小技巧,所有事情,我都先面对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不带着情绪做任何事,尤其是感情方面。无论多么生气和兴奋,我都让自己缓三分钟,往往结局方案都是优选。(w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