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佛陀,很多人都很熟悉,知道他是佛教的创始人,但是两千年前的乔达摩悉达多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的人物?其实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
佛陀是人还是神?他究竟有什么样过人教义,能够流传几千年?他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
关于佛陀的故事很多,直到看了一行禅师的《佛陀传》 ,才对佛陀有了真实全面的了解。
一行禅师在《佛陀传》一书中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一 、王子出生
悉达多王子是释迦族国王净饭王之子。
王子 出生后,王宫上下都很开心。然而不久当时的一位圣者曾经预言,悉达多王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修道之人,净饭王为此担忧不已,他希望王子能够继承自己的王国,并扩大疆土,他可不想王子成为什么出家人,他竭尽所能给王子最好条件,培养他成为王国的继承者。
悉达多王子从小和其他的是释迦族族王子,一起学习写作音乐和体育,天生聪颖过人的戏悉达多,很快便通晓各个科目,老师们对他的聪明也非常的惊讶,从没有见过一个比悉达多更为出众的学生。
王子精通数学武术和音乐,他最感兴趣的是当属当时的哲学研读,他读完了所有的吠陀后,对内容的见解和信念都细心的思考和分析,尤其集中精力去研究《梨俱吠陀》,《夜矛吠陀》这两本经典。同时也用心研究其他的婆罗门,点击包括梵书和奥义书。同时也对婆罗门的基本教育产生了一些疑问。
悉达多很喜欢和隐士和僧人交流,向他们学习和交流。
王子从小就心中充满爱心,爱护一切生命,不仅关心穷苦和下层百姓,也爱护小动物,经常为小虫,小鸟祈祷。
二、王子结婚生子
随着王子的成长,他对哲学方面和修道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净饭王担忧也与日俱增,所以他们决定给王子找一个妻子,希望有一个家庭之后,可以让王子安心。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公主,耶输陀罗,王子也对她一见倾心,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慈悲之心,关心穷人,反对社会的不公平。她支持悉达多王子寻道,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人生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很快他们有了一个小男孩,给整个王宫带来了快乐。
但随着对社会真实生活的了解,看到政治生活的尔虞我诈,背后的根源切都是人性的自私和无明。
后来王子出游看到人类承受着生老病死的痛苦,无论儿童,壮年,老年都无法逃脱,王子倍感焦虑,解脱之道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
三、出家寻道
在一场盛大的晚宴之后,王子决定离开皇宫,他深情的看了儿子和妻子一眼,和自己的车夫一起离开皇宫,看着自己熟悉的城市,这是自己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他对暗下决心,如果找不到大道,决不会回来的。
到达边境之后,王子将自己的头发、短剑、项链交给了车夫,让他告诉自己的父亲不用担心,如果找到大道,自己会回去看他们。
王子首先拜了当时著名阿罗逻迦罗摩大师修道,很快就达到了别人几十才能的进步,陆续修到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的境界。后来又在乌陀迦大师修的非想非非想境界。
然而悉达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他决定继续独自修行,他开始了几个月的苦修,他不洗澡,不换衣服,吃很少的食物,身体瘦得只剩下皮肉挂在骨头上。
直到有一天悉达多认识到,苦修是绝对错误的,他意识到,身体和心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身体的平静和舒适,与自心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他结束了苦修,他恢复了饮食,每天禅定,思考解脱之道。
四 、证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一天晚上,王子在一棵毕钵树下,他发现了“常我”这个最大的错误,“无我”才是万法之源。
他发现人生所有的痛苦和问题都来自于有一个恒常的自我的幻想,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执所产生的无明。
他看到到世界的无常,并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自性恒常,可以存在,他了解到世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
他观照自己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的川流息,悉达多明白无常与无,是生命必须的条件,没有无常和无我,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生长和发展。如果不是无常,一个小孩就不会长大他人,长大成人。
他明白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和无望,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于我执和分别的个体,这种无明产生了无限的悲忧烦恼和困扰,无明是贪欲,愤怒,骄慢,困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全面了解,从而消除妄念。
体悟到无常无我这个真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只有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才可以超脱,才可以从痛苦的轮回中解脱出来。
通过念念留心的专注和觉察,悉达多的身心呼吸都达到至完美的结合。
悉达多知道他已找到大道,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内心平和自在,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众生一股深切的爱。
五、 传道
在证悟49天之后,悉达多决定出山,把自己的发现与大众分享,也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行至鹿野苑,碰到了当时和悉达多一起苦修,后因悉达多放弃苦修,而离开的橋陈如等五个行者。
他们看见悉达多走过来,本打算不理他,但他们5个都被悉达多王子散发的庄严威仪所示,立刻站立起来,他的每一步都显出一种罕见的精神力量。
于是悉达多王子开始的第一次说法,他宣讲了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修行之路。
很快,他们努力精进,五个人都证道。他们建议称呼悉达多王子为“佛陀”,意思是觉悟的人。
之后佛陀陆续收了王舍城五十几个年轻人作为弟子,包括维摩诘,善多等人。悉达多有了自己的僧团。
几个月后,来了一个婆罗门领导的迦叶教团,后来听闻佛陀的教法之后,迦叶率领自己的教团加入佛陀,同时还有迦叶两个兄弟五百教众同时加入。
佛陀僧团,影响力越来越大,王舍城的的频娑娑罗王听闻教法个之后,也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
后续又有舍利弗、目健莲等僧团加入,佛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六 佛陀入灭
经过几十年的传道,佛陀在拘尸那入灭,在最后的时刻佛陀依然在鼓励,指导他人修行证道。
入灭前佛陀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人们带着鲜花、墨香、乐器和布帐来到森林,他们伏在地上,将鲜花和末香,围绕着佛陀的遗体摆放,当地的官员给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盛大葬礼。
一个月后摩柯迦叶尊者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大会,将佛陀身前的传教讲法和定下的戒律,集结起来成书,以保障佛陀的教法能够世代流传。
小结
佛陀已经入灭两千多年,但他的影响是超越时空的,佛陀见过的白云人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脚下。
佛陀像一棵巨大的菩提种子,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再也见不到种子,但种子在哪里,它没有消亡,它已经变成了大树。
当后世修行者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时,就是佛法源头分支出来的河流,而这些河流所到之处,佛陀都会在那里,因为佛陀就是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