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段时间机械式的复习,当考试邻近时总是一种既迫不及待又稍有心虚的感觉。毕竟学无止境这句话用在考试上是贴切的很,哪怕准备的再充分,总还是觉得不放心,像小学时那种轻轻松松考一百的事情估计在现今的任何一种考试中都不会再出现了。等到考试结束后,理所应当的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人总是不能把自己变的太机械了,那样做对自己的情绪是一种不负责,时间长不去照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内心就会受伤,而这种伤势像极了武侠片中的内伤,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也不知道会以何种形式爆发。高考就是我曾经受过的内伤,那段时间为了准备这个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夜夜加班到深夜不说,还被剥夺了一切自由和娱乐的权力。后来这个内伤爆发了,所以我大学几乎什么也不想学。一种厌倦书本的情绪始终挥之不去。而就是在这种漫无目的游手好闲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两门课政治和历史竟然成了我大学中爱好的渊源。(你要知道让一群一心只想听故事的孩子,对着冰冷的课本死记硬背,他们就有理由讨厌任何课。)于是在漫长的大学四年中,我埋头于历史与哲学之中,说埋头也有点夸张,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一种消遣。但很可能就是这种消遣的态度让我能够对这两样东西爱的长久且不离不弃。
现在回头想想,价值这种东西,只能自己去发掘,别人要是想赋予你什么价值,你多半不会认同。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长、老师便赋予了我们要好好学习考大学的人生价值。但孩子只想玩,只想开开心心,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么重要的使命需要履行。时至今日,对于人生价值这个问题我依然没有太确切的答案,我倒是觉得像孩子那般只想开心也并非不能作为人生价值。
有时在想不能总是控诉这教育制度,总是应该多看到积极的一面,否则一点也不辩证,也很不马列。要说积极的一面也绝对是有的。在多方的压力下,我虽然学习时好时坏,有擅长有偏科,但总算是将将就就、不好不坏的完成了大学。毕业后有了份不错的工作,至少在外人看起来是这样的。当我对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深恶痛绝急于摆脱时。我的妈妈就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人总是干一行怨一行的,大家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而我现在的工作很轻松又安稳,我应该干这行就爱这行。当然我不认同这个,但我从不怀疑她说的是对的,但那只是她的认为,放在我身上未必对。我始终觉得,不满于眼下的境况不是什么坏的想法。
当我步入社会时,我总还以为自己是个学生。尤其是从大学毕业到邻近三十这段时间,过的飞快以至于每天早上醒来,我还以为自己只是二十。仅从这一点看,我的不成熟暴露无疑。追溯其原因,我找到了小时候武侠片看的太多这个罪魁祸首。总以为这世界会有什么正派人士或是哪个德高望重的人,看在我品行端正、悟性极佳的份上,在关键时刻传点秘籍什么的东西给我。但我越来越发现我生活的地方实在是一个岳不群、欧阳锋泛滥的地方。与这群混蛋相比,我发现考试实在是一件很可爱的事。这可能是目前我能看到的最公平的模式。于是,在某一天,我拿起手机百度了一下,突然发现,全天下的考试,我都想试试,但总还是要慢慢来,量力而行。就这样我开始了自考,之所以选择行政管理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我毕业这些年勉强算是在从事管理岗位,但我的大学专业却不是管理。另一方面,世俗的观点认为专业是人的第二生命,可我大学时候学的专业我不喜欢所以也没怎么学。这么说来,我到现在还没有第二生命,这种情况实在有点糟糕。为了结束这种糟糕,我必须学一个贴近实际又不算讨厌的专业。
其实,我最想学的是哲学专业,只可惜自考没有这个专业。我也曾想过汉语言文学,但我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我有理由觉得这个专业不用学。但现在我已经发现爱好归爱好,要是不系统的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很可能会爱的不明不白。所以我打定了要在考完行政管理后再考汉语言文学。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两个专业我都能过的话我就会有三个本科专业,一个讨厌的、一个习以为常的、一个有心向往的。那一定是种不错的感觉,在现行的婚姻法下还能体会一下三妻四妾,想想都会笑。
当我接触到机会成本这个词的时候,我便不再太敢挥霍自己的光阴了,而且时常会感到一种紧迫。把这两三年的时间用于做一件有些雷同的事,好像很多余。但我总是有点自己的考虑,我希望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发掘我到底对哪方面的知识能够乐此不疲。为了找到这种乐此不疲,花费一点代价是应该的,因为只要真的找到了,那些周而复始带来的枯燥和生命的荒谬感带来的不值一提也许都会被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