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21-1功利读书法,五倍提升认知效率》读后反思
一、笔记
(一)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 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古典现在用的方法是——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
(二)《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 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比如说古典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
1、认知性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术,为写书做准备。
提高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深夜。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
2、知识性阅读: 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混沌生涯》、《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性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的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欧文·亚隆、舒国治、各种电影……
3、娱乐性的学习,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不同功能来的。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爸爸富爸爸》,比如文学中的《红楼梦》。
所以,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 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三)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购书的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想系统学习可以从目录开始看。
二、精进
列一列你手头要读的学习资料,哪些是必须学的?对于这些书和资料,你能分成三类吗?
心智类:《一念之转》《无量之网》,李笑来专栏,
知识类:《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知识》,古典专栏,心理学课程
娱乐类:《人类简史》,纪录片,电影
三、联想
有两种读书方法值得推荐:
一是十倍速影像阅读法,有同名书籍,作者将读书分成准备、预习、影像阅读、活化和高速阅读五个步骤,可以充分运用潜意识和意识的作用,帮助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并且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思路也可以输出结果。
二是拆书,书籍《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的方法是RIA+便签读书法,R是原文中自己心动的部分, I是用自己的话总结原文 ,A1时自己或者别人过去发生的事情(具体到人物,事件,当时的节奏),A2是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自己的行为举止(具体可操作,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小计划)。现在的专栏反思逻辑也是参考了这个。好处是可以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串联起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行动
1、主题输入还没有做到,需要筛选主题后高效率主题输入。
2、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能实践的领域去找认知材料,其实现在已经在做了,对于职业发展的问题和心灵的问题都在寻找资料,只是还不是太懂如何收集好资料系统梳理出来。
3、李笑来曾经也说过要提高理解速度而非阅读速度,学会“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去用,结合今天说的,这是需要实践的。
4、重温《如何阅读一本书》,再理解一下这三个类别。
五、思考
1、书看完了怎么用?能有多少种用法?有什么好的搜集知识的方法?
2、书有“好”或“不好”的区别吗?还是只有适合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