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个人对一些流行的架构的分辨和其各模块的分工很模糊,所以通过网上查询整理关于架构模式的知识,并且根据自己的了解写了一个小demo。
知识整理来自: iOS 架构模式–解密 MVC,MVP,MVVM以及VIPER架构,
架构
iOS 下的架构设计常用模式有:MVC、MVP、MVVM以及VIPER,架构设计是将项目中的视图、数据模型、逻辑等进行角色定义,将任务分摊给相对应的角色。
为什么要使用架构
当随着业务的增加,项目的复杂度也随之在提升。这个时候会出现某些类中的代码量巨大并且分工模糊,里面的内聚性很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当出现bug进行调试的时候,由于分工模糊没办法快速定位bug的发生处,如果bug所处类中复杂度过高,阅读代码也比较耗费时间,一般会出现的情况如下(即使你使用的是Apple的MVC架构):
- UIViewController中含有大量的代码:视图的创建、逻辑处理、建立数据模型等
- 数据在UIViewController中进行获取并读存
- UIView除了视图的布局不处理其他事情,当然也可能没有UIView类,都在UIViewController中
- Model仅仅是一个数据结构,只有属性
- 无法进行单元测试
如何选择框架
一个好的架构应该具备的特点:
1. 分布性
虽然当开发工作越多的时候,大脑越能习惯复杂的思维,但是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弄清一些功能原理时,应遵循“单一功能原则”(一个方法做一件事,一个功能类只做本份的事情)将功能划分给不同的角色实体以保持负载均衡,降低项目复杂度。
2. 易测性
测试可以在增加新特性或者重构后提前发现在运行时会出现的问题,所以易测性可以减少代码的bug出现率。
3. 易用性
易用性没有固定的答案,一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维护成本较。代码量少是一种,代码越少,bug就越少,所带来的维护成本也少。
常用架构介绍
MVC
- Model:数据的结构保存和操作处理
- View:界面UI展示
- Controller:View 和 Model之间的协调器
Aplle 所推荐的MVC
上图所表示的意思:View和Model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Controller作为View 和 Model之间的协调器,所以处理逻辑的代码放在Controller。
但是事实是这样的:
由于View混杂在Controller的生命周期中,所以View和ViewController几乎是绑定在一起的。加上处理逻辑代码也编写在Controller中,造成了Controller臃肿,因此也被戏称 “Massive View Controller”。即使可以将一部分逻辑放在Model中处理,但是由于View和Controller的紧密性,对于View的减压毫无办法,之前所说“即使使用的是Apple的MVC架构也会出现原因”便是因为如此。
我们常用的MVC
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代码
var userCell = tableView.dequeueReusableCellWithIdentifier("identifier") as UserCell
userCell.configureWithUser(user)
这里View直接调用了Model,这违反了MVC的原则,但是这样的情况让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向Cell中传递一个Model对象可以避免将Cell的设置代码放在Controller中,减少Controller的体积。因此我们用的MVC便成了下面的示意:
MVC特点分析
- 分布性:View和Model确实是分开的,但Controller和View紧密耦合
- 易测性:因为Controller和View紧密耦合需创造性的模拟View以及其生命周期,所以只能对Model测试。
- 易用性:与其他模式相比代码量少,是每个编程人员入门学习的一种架构,所以维护起来也比较容易。
MVP
- Model:数据的结构保存和操作处理
- View/Controller:Controller被定义为View,界面UI展示
- Presenter(展示器):处理逻辑以及View的动作事件,将数据展示到View上
MVP与Aplle的MVC很像,区别在于:虽然View是和Controller紧密耦合的,但是MVP的协调器Presenter并没有对ViewController的生命周期做任何改变,因此View可以很容易的被模拟出来。在Presenter中根本没有和布局有关的代码,但是它却负责更新View的数据和状态。在MVP中Controller被定义为View,于是View是和Controller紧密耦合的关系便不在是测试的阻碍了,但是因为Presenter的编写降低了一些开发速度。
MVP特点分析
- 分布性:将主要任务分摊到Presenter和Model,View的功能很少
- 易测性:因为划分的比较明确,所以测试性非常好
- 易用性:虽然代码量比MVC模式多,但是MVP划分的十分清晰
MVVM
- Model:数据的结构保存和操作处理
- View/Controller:Controller被定义为View,界面UI展示
- ViewModel:读取Model,处理逻辑,绑定View,将Model的改变更新到自身并更新View状态
MVVM架构模式MV系列中最新的模式,它和MVP很相似,都是将Controller定义为View并且View和Model没有直接联系。ViewModel读取Model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并绑定View,所以Model改变的同时,ViewMode会将Model的改变更新到自身并更新View。
ViewModel和View的绑定有两种选择:
- 基于KVO的绑定库如 RZDataBinding 和 SwiftBond
- 完全的函数响应式编程,比如像ReactiveCocoa、RxSwift或者 PromiseKit
MVVM特点分析
- 分布性:MVVM的View要比MVP中的View承担的责任多。因为前者通过ViewModel的设置绑定来更新状态,而后者只监听Presenter的事件但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更新
- 易侧性:ViewModel不知道关于View的任何事情,这允许我们可以轻易的测试ViewModel。同时View也可以被测试,但是由于属于UIKit的范畴,对他们的测试通常会被忽略。
- 易用性:代码量和MVP的差不多,但是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必须把View中的事件指向ViewModel并且手动的来更新View,如果使用绑定的话,MVVM代码量将会小的多。
VIPER
- View:Controller被定义为View,界面UI展示
- Interactor(交互器):包括关于数据和网络请求的业务逻辑,例如创建一个实体(数据),或者从服务器中获取一些数据。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使用服务、管理器,但是它们并不被认为是VIPER架构内的模块,而是外部依赖。
- Presenter(展示器):包含UI层面的业务逻辑以及在交互器层面的方法调用
- Entity(实体):普通的数据对象,不属于数据访问层次,因为数据访问属于交互器的职责。
- Router(路由器):用来连接VIPER的各个模块,负责视图的跳转
VIPER和MV系列在任务分摊不同:
- Model(实体) 作为最小的数据结构转换到交互器中
- Controller/Presenter/ViewModel的UI展示方面的职责移到了Presenter中,但是并没有数据转换相关的操作
- VIPER是第一个通过路由器实现明确的地址导航模式
VIPER特点分析
- 分布性:任务划分十分清晰
- 易侧性:由于角色划分十分清晰,所以可测试性极佳
- 易用性:由于必须为很小功能的类写出大量的接口,维护成本比较高
总结
没有完全适用的架构模式,我们应该根据项目实情来选择架构模式,一个项目中可以根据模块复杂程度选择适用的架构模式,并非一个项目只能用一种架构模式。业务比较简单的模块可以使用MVC模式,如果业务升级了,我们可切换至其他的架构模,这样可以避免架高炮射蚊子。以上都是基于自己目前理解的整理,关于VIPER的Router部分理解还是很模糊,后续了解再更新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