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姜园课蒙草》;《论说入门》;夏丐尊与刘薰宇 -《文章作法》;叶圣陶-《作文论》;《修辞学发凡》 ;《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小名录》;《职官分记》;《韵海镜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夜》 。
工具书:《康熙字典》、《经籍纂诂》、《佩文韵府》、《人名大辞典》;《韵海镜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左传》;《老子》、《庄子》、《墨子》。
历史:《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
文集:《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沈归愚的《古诗源》;曾国藩的《十八家诗钞》;张惠言的《词选》。
戏曲:《元曲选》;《戏考》;《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长生殿》;《桃花扇》;《易卜生集》;《华伦夫人之职业》。
读书笔记和书话:《困学纪闻》;杨慎的《丹铅总录》;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苕溪渔隐丛话》;周作人的《谈龙集》,俞平伯的《杂拌儿》和胡适的《胡适文存》;沈启无的《近代散文抄》;唐朝司空图的《诗品》。
文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顾颉刚的《古史辨》;《小说作法》;《欧洲文学史》;《印度哲学概论》。
实例:
1.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2.譬如先生选了《史记》的一篇列传,当作文章来教你们的时候,你们就得乘此机会去翻翻《史记》原书,那时你们就会知道《史记》有多少卷,列传之外,还有本纪、世家、书、表种种的东西。这是收得概括的知识的方法。
3.柳宗元的山水记本是古来的名篇,他差不多纯用印象的描写。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
4.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譬如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这些原也是好的触发,但一味袭用则了无新意了。
5.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高低,强弱的用法……
6小说:譬如叙述一个人在房间里想心事,似乎是简单不过的了,然而作者对于这个房间的位置以及房间里的一切陈设,就非胸有成竹不可。
7.词以表现境界或抒写感情为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装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作:
1.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2.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3.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4.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旧书读出新味来。
5.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6.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
7.作文常见误:用词、用语不适当;意义的缺略和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8.分选材料,围绕中心思想正反旁面多方运用;背景用于衬托,小说之中,凭空写境的文字很多;文章的远近法。
9.小说:贯穿始终的人物性格,若有变化也需合理;小说不一定要根据着实事;小说的题材应与一般人生有重大意义,小说的本质是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小说意义的“含”如盐溶于水;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
10.致力于生活上的修养,从生活的根源立脚来做修辞功夫,切勿误信说话与写作可以雕琢粉饰取胜的。
11.习作创作与应用:创作全是自己的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创作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来,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创作是无程限的,所需要的习作根底也无程限,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习作。处处留心收集题材,聚拢丰富后写出。
12.文章的组织。”说什么“与“怎么说”。自问:所说明的是什么?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论据是什么?把什么列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
13.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
读书:
1.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写时却务求速成。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3.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 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4.国学’是一个异常不妥当的名词。文字学是‘国学’,历代各家的本体论、认识论是‘国学’,《尚书》和《左传》是‘国学’,诗、词、歌、赋也是‘国学’。好比不伦不类的许多人物穿着同一的外衣,算什么意思呢(神秘主义啊)?按照本质归类,称为文字学、哲学、史学、文学,岂不准确、明白?
5.风格:古人形而上的风格评定;留意作者的品性、语言习惯、写作的习惯。
6.鉴赏:看-视-观-玩。
7.读,原是很重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声调则高低、强弱、缓急而已。
8.语汇与语感:联想相似或相近的词,形成系串;语汇因阶级不同,方言;磨练词类的感觉力。
9.语调:有意义的重复之外,注意句式的错综使用,以调和句调;音节与文字;上下文的呼应关系。
10.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笔记的目的是用。
11.修辞,即调整语言,可分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几种常用的辞格:“讳饰”、“铺张”、“明喻”、“隐喻”、“借喻”、“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