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文教人”慈善会又将召开了,首先为考上心仪大学的文教学子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操心于此事的乡贤和领导们表示由衷的感谢!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关于“文教人”的称谓我的理解应该是:籍贯于文教和曾经在文教学习、工作过并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的非文教籍的全体文教人(广义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是多年旅居海内外的游子,还有不少人是在异地出生的“文教人”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客观来说家乡已成他们的“故乡”,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浅浅的“乡愁”。
“乡愁”是深入于人的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屈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鸟不管飞多远终究会归窼,狐狸死了后头仍向着它的洞穴。动物尚如此,人能无情乎?
这种“乡愁”我曾在09年的新加坡“世界海南商业联谊会”上感受过。在那次联谊会上,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出于我的意料。尤其是观看了他们的文艺晚会,听新加坡人“麦英”唱琼剧琼歌的声情款款,乡音绕梁,总是百听不厌。更加令人感动的是华侨二三代合唱团所唱的海南俚歌比我们本土人唱的还要地道。很多歌谣我们从未听过。
不仅如此,那种“久久不见久久见”的乡愁还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中国城”,可见“乡愁”是一种人性的感恩!
不得不说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文教人,对家乡的情是真真切切的,因为我们曾经在文教河里钓过鱼,捉过鳖。在家乡的椰子树下“打过枷,走过躲”,在文教河畔的农田里犁过田扦过秧,在复式班级简陋的教室里读过书。还吃过母亲用椰子丝做的芋子饭。忘不了:上初中时带着椰子盐去上学,在忆苦思甜的大会上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更忘不了床头点着煤油灯的幼年耕读,还有端着沙盘学写字”的那点童趣。
道德经里曾有过一句老话:“天地无仁以万物为刍狗”。大概的意思是万物皆有轮回,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死生,一切皆顺其自然。而自然之必然又是“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
然而,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们终将老去,随着脚步的外移,无法重修的“故居”还能装得下游子们的“乡愁”么?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住他们是“文教人”么?若干年后他们还会思考“我是谁?从哪来,往哪去?”的终极问题么?再往后“乡愁”会不会是天上飘的那片云呢?
2021.8.17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