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题外话,你会不会好奇这件事?北斗七星,本来是由七个点构成,为什么人们很自然的就把这七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就得出了类似于一个勺子的图形呢?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勺子的图形,只是七个点而已,但绝大多数人都会把它看作是一条由线构成的勺子图形。这七个点空出来的部分是我们在脑中把它补出来的,补成一条直线近似于一个勺子的图形。
为什么这不是题外话呢?因为这个例子说了一个问题,我们天生就习惯于活在舒适且确定的地方。
信心的力量
信心,从来都是成功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无论你自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对于这个研究我的问题是,那没有被老师期望的人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天才,哪怕不是天才,成为有用的人也好?我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不是你是一个天才,最重要的是你相信自己是个天才,也就是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是天才还要重要,因为相信自己是天才这件事,很有可能让你越来越趋近于天才。
所谓的信心,就是自我暗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积极有消极的,但这些暗示总的来说,是不断的在构建我们自己的自信,为了不让外界破坏我们的信心,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编故事来欺骗自己,也就是所谓是赋予重要意义。
故事的力量
编故事最厉害的要属佛教了,它编造了巨大而逻辑严密的故事,让很多教徒深信不宜。比如稻盛和夫就在佛教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就如同《未来简史》所说,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稻盛和夫找到一个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同时也给自己讲了巨大的故事,让自己活在自己所编织的大故事中,永远活在里面。他认为自己只要不断的精进就可以获得佛性境界,虽然不一定真的能够达到佛性的境界,但事实上是比起没有给自己赋予人生重要意义的人,他们更容易趋近于成功。
但你一定有这样的痛苦,自己的现在人生和自己编造的故事不符合,那该怎么办?很简单,换一个故事呗。比如,工作天天加班,你就可以告诉自己,现在就是在考验你的耐心,想要看看你的耐心如何,如果你成功的加完班,你的耐心技能点就加了10分,分数越高你就越强,你不希望自己弱吧?
不要小看人类编故事的能力,它触动你感性的大脑去做一件事,它激活你理性的大脑去做好一件事,同时赋予重要意义,好让你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感性的力量
说到感性,就不得不提一个问题,驱动人去做一件事的动机到底感性还是理性?事实证明人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由感性所驱动着。 可想而知感性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要不然休谟也不会说,“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我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事实上真的是很美么?一见钟情,真的是理性分析了很多,然后决定在一起么?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虽然可能掺杂了一些理性的分析,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在一开始感性的认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俩将来在一起会非常的美好。细心的你,一定觉知到这个时候自己就开始给自己编故事了。其实一个人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往往一开始并不是靠理性的分析出将来将面临多少困难(当然阻力一定比你认知的要大的多,而且越思考越阻碍行动),而是一开始都是靠着感性的认为自己非常喜欢,认为做这件事一定会有希望,然后自己深信不疑的认真去做,认真做好了过程,自然收获成功的概率就高,那自然就越来越趋近于成功。虽然有可能认真做好了过程,但没有收获好的结果。不怕,因为自己深信不疑,做这件事未来一定希望,所以继续行动,直至成功。
感性的力量如此之大,那理性的力量如何开启呢?人的大脑,普遍被分为爬行动物大脑(用小乌龟来比喻),哺乳类动物大脑(用大老虎来比喻),大脑皮层,这个三个大脑。人脑是不可能直接跳过小乌龟和大老虎,直接开启大脑皮层的,所以我们必须编一个故事来开启小乌龟和大老虎驱动自己去做这件事,然后才能激活自己的大脑皮层,去不断的去分析,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去行动,最终获得成功。
成功往往靠不是理性分析,而是靠着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赋予这个故事重要的意义,触发感性驱动做事,激发理性把事情做好,最终成功的。你觉得成功到底是靠什么?欢迎来留言,期待你更好的解释。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