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里,不可否认的是,内容创作者整天叫嚣的东西,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声音。
最近在某APP里看了很多“大师”里的文章,感觉里面的内容同质化很严重,某天我幡然醒悟,历史惊人的重现。他们不就是拿着几个热点,老酒换新瓶这么翻来覆去的说吗?
比如现在火到不行的几个概念:
人工智能&机器人迟早取代人类的一切
比特币是最具有投资意义的一种货币
升级思维方式比任何努力都重要
缺陷在于认知的缺陷,低效的奋斗属于低级劳作
注意力,时间这些概念重新又火了一轮
10000小时的定律,把庞杂的学习简化到时间的度量。不是我说,提出10000小时的格拉德维尔就特么是个标题党
Excuse me?你以为懂得这些就很牛逼了吗?你真的明白人工智能吗?几十年后人类被机器人取代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升级思维方式你看过的那几点还记得吗?你有去做吗?如果没有,那么抱歉,知道以上所有,你并不算博学广识,它们只是吹过就散的风,不留一丝痕迹。
年轻人盲目而自信的追随着这些大师的真知灼见,企图在下一波风口来临的时候,成为那个众人艳羡的幸运儿。可是,当这些繁复冗杂的信息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后,我们到底能沉淀出多少能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多少可以内化成丰满我们一生的财富?
思想,无疑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没有思想,我们跟整天窜草丛的小白兔无任何区别。
但毫不夸张的说,小白兔似的人在我们周围其实很多,
他们大多按部就班,听到风就是雨,盲目的跟随大众,就连他们的思想也是。
我不希望我的读者都如此这般,
虽然我们还年轻,经历尚浅,
但思考的层次和能力,是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去优化和提升的。
不信,你看看最年轻的百度副总裁“李叫兽”吧
今天就我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来聊一聊,把所学变为所用,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筛选
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确,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做的是减法不是加法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但更多的苦恼在于,漫天的鸡汤文和方法论,好像这个说的对,那个也不错,一时间眼花缭乱。正是印证了那句很话:听过无数道理,却也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如何筛选,适合我们,可践行的方法论呢?
-可以在短时间内实践
这个重要性无需多言,一个方法论,莫非你要等到60岁才去实践吗?
-适合现在的身份角色
不要去看那些跟你的生活毫不相关的方法论,盲目的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是一个很愚笨的方法。独立记忆单个知识点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事情,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互相连接,这是大脑最擅长的事情。让它们互相产生联系,才能把新知识记牢,产出新的火花。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神探福尔摩斯》里面他的炫酷技能—记忆宫殿。
比如你是一个老师,或许可以多看些心理学的书,比如你是一个胖子,或许可以多参加健身课,比如你疑惑职场规则,可以多看些职场方面的书籍
看吧,很简单,想想自己最迫切的需求点就好了。
-会触发思考
这一点跟后面的沉淀和内化有这密切的关系,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环了。看过听过的无数道理为什么不能优化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没有去思考。
第二步,沉淀
当筛选出自己想要去实践的方法论后,我们需要去沉淀这些方法论。囫囵吞枣的学习是最忌讳的。
速度永远不是学习所追求的,显然一年快速看完100本书比一年精读完20本书的收获要大很多。
不是说你不能精读完100本书,而是我们都知道,精力有限。我们需要承认精力有限,才能把它高效的利用起来,这是李笑来老师说的。
真正能沉淀出来的,才是我们自己拥有的财富。
那么怎么沉淀呢?
没错,你需要思考。
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接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很少会有自己的思考,总是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思维固化了之后,就很难开拓出新的思维方式。但其实,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任何一个方法论时,都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进行。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更为直观的词:反思
或许前期你笨笨的照猫话虎,这都没关系,但是画完之后,你一定要反思。
-这件事我做成功了吗?
-如果没有,原因有哪些?
-我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跟从前的自己相比,进步在哪里?
-我还可以更高效吗?
……
就这些看着很简单的问题,相信我,当你一五一十如此这般的剖析自己之后,你会讶异于你的成长之快。
第三步,内化
内化是个很虚的词,然而也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来阐述了。我个人更愿意解读为:内在消化
食物在我们的胃里被消化后,会变成我们的血和肉,滋养着身体的每一处。
换做知识就是,把它吃透了,它会深深的刻在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里,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内化知识呢?
除了刚才说的思考之外,我们还要学会将所有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当你学会一样知识或者方法论后,要尝试着将它套用在不同的领域,反复推敲,相信我,你一定会有新的灵感。
记得看过”李叫兽“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说过,他学习知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 “举一反三”当吃透了一个概念之后,他在看到任何相关的事物都会联想到那个方法论,进而验证,就会得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有些人两三年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因为他们不是低效的勤奋,而是选择先内化知识,将所学的平时所见所想关联在一起。这一点,怕是一生都要修炼的课题。
另外,即使内化过程慢一些没关系,因为当你每天都在刻意输入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输出了。这个输出刚开始或许不是太完美,但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勤奋毕竟不是件错事,对吗?给自己设置一个勤于思考的弹窗吧,让它每时每刻都在你的生活里弹跳,等它像呼吸成为一个习惯时,你就是智者了。
我们都不完美,可我们都有变得愈发完美的冲动。
学习是反人性的,可所有反人性的东西才会磨炼出熠熠生辉的品格。
让我们一起反人性的开始学习思考吧!
文章出自公众号--Amber的学习日记
90后天蝎腹黑女,希望在成长的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最近在学习心理学,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欢迎关注我一起成长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