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脑袋。小脑袋是我的网名,来源于我的网络名称,懂得懂,不懂就不懂吧,没有科普的意义。
2022年,我开始进军短视频领域,为了锻炼自己的脸皮和口才,每天晚上八点整,我会在抖音直播,每期一个主题,大多围绕着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我会在直播的第二天整理好直播文稿发到朋友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也就不枉我辛辛苦苦吭哧吭哧努力耕耘的结果了。
昨天的直播主题:孩子教育问题,请珍惜孩子折腾你的日子。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先让我们看看我和其他小伙伴们的聊天记录,对于教育问题,这些朋友的见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
我:孩子和家庭的分离是持续一生的,分离的好,孩子会更加坚强独立的面对这个世界;分离的不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前段时间吴谢宇案,实际上就是孩子和父母的边界没有分离清楚,妈妈在潜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依赖对象,并且这种依赖关系是建立在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的基础上。
潜意识里吴妈妈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她十分依赖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下,她会把孩子当成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物品。无形中把自己所有美好的自恋人格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造成了她对孩子的极端教育。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被压抑住的反抗从来不会消失,只是需要爆发的契机。关于这个案子,不需要多说什么,网上一搜一堆。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真的是需要父母好好去思考的问题。
A:可是太多爸爸妈妈,没办法做到以终为始,大都是大学终点论的教育,大部分时候把爱和教育结果相挂钩,爱有筹码,眼里总是只看见孩子缺点。
我:有道理,有筹码的爱实际上就是一种要求,想要孩子怎么怎么样,这种想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A:我总想着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只有在爱和包容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B:等你自己当妈妈以后,也就使用上放大镜了。
A:还真不会,做妈妈的只管让自己生命状态越来越好,身教大于言传,用放大镜照自己而不是孩子。
B:道理我们都懂,可做起来就难了。
C:我平时在家长面前,也是用这样很宏观的道理。自己也是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其实也是鸡飞蛋打的。
D: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B:妈妈要先有很多的爱,才能给孩子爱。
我:相当赞同姐姐的观点,自己要有爱,自己要有爱别人的力量,才能更有爱的对待别人。
C:道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不是鸡汤,每次都说不要对同事发脾气,要耐心引导,慢慢教,但一着急就会黑脸训人。
B:一个从未被爱和允许的妈妈,带孩子一定是要一路披荆斩棘,孩子才是治愈一切的存在。
我:爱是治愈心灵创伤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个从未被爱和允许的妈妈,实际上是不会爱的,不过一旦她和孩子建立起那种爱,孩子是可以治愈妈妈的。正所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
D:三十岁的时候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到四十岁才做到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句话。
C:成长是一生都需要修炼的课题。
A:我教的不是宏观的道理,而是可落地操作的方法,孩子们特别喜欢我,觉得我可以让爸爸妈妈不打骂她们,我还经常给父母布置作业,父母自我改变才能带来孩子的自我改变,否则都是当道理听听。
B:妈妈其实是特别应该感谢孩子,让妈妈学习爱这门很重要的功课,陪伴与全然的接纳练习,将伴随我们这一生。
很多时候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改变观念是最难的。孩子有时侯像面镜子,映照着是父母的行为和习惯。
我明白你想让大家都做更好的父母的心。
不过,有些事情是真的,只有在自己成为父母亲以后,才会体会到,啥是养儿方知父母恩,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个孩子的苦和甜,以后你会有大把机会。
我:道理懂了,用了,做到了,才变成自己的。
A:我不着急,我只是心疼广大受到大大小小伤害的孩子们。
D:主要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
我:基因会自带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家庭的影响是可以消除这些不良习惯的。
A:判断孩子是天使的标准是什么?听话懂事学习好?可是同样的标准成年后的孩子却背上了妈宝的称号,我们总习惯用统一标准去评价孩子,一个好动上课捣乱的孩子我们觉得差劲,可是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是个智商130+的天才,课堂内容太简单听得太无聊才找点自己的事情干,往往这样的孩子被父母责备,老师批评,同学远离,最后泯灭了高智商和天赋变得普通。
B:当我们接纳了鸡飞蛋打就是生活的真相后,就全然放下对所谓“幸福完美”生活的期待,仍然努力,才会遇见真实的不完美的幸福生活。
E:我爹我娘没管过我。(这是位大神,很成功的那种)
B:是无意中完成了无条件的爱,世间最伟大的那种。
我:赞同的,最伟大的爱其实就是无条件的爱,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立性,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看待。
C:现代都市家长养孩子,慢慢把养育者角色淡忘了,只想当好教育者。关键是,不太懂教育的规律,在社会性焦虑和功利主义的裹挟下,教育者角色也没当好。
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有独特的适合的教育方式,我们也不能确保哪种教育方式最好,因人而异吧。
教育无定法,但还是有内在的规律的。
比如,作为家长,现在看孩子的眼神,还跟刚看出生的他时一样吗?这是作为家长最单纯的东西,不应改变。
比如,边界,有太多的事,本应该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完成、自主承担的,即便是错了,家长也老是越界。
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的用什么方式管。
E:看皇帝就行了,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成才。
实际上,父母关系好比什么教育都重要。
我:是的,父母关系好比什么教育都好,这句话是值得深思的。我总是告诉那些未婚男女,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关系一定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不是绝对,但相对来说,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必然是和家庭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换一种说法,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以上是群聊的话题,这个话题就引出了昨天我的直播主题——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为什么养孩子要无条件的去爱他们,而不是有条件用爱绑架孩子?
为什么爱孩子要平等的看待孩子,允许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
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先要了解两个著名案例。
一个案例是罗马尼亚孤儿案例;
一个是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关于这两个案例网上有很多的文章都写过,感兴趣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下,这里咱们就不多写了。
我总结一下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的道理,大意是,人的情感需求大于喂养需求,一个只遵从孩子的本能去喂养,没有情感链接的成长环境,孩子长大后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些孩子通常会表现的死一般的安静,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正常人该有的喜怒哀乐。他们还会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诸如暴躁,多动症,不安分,眼神呆滞,情绪异常……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的话语想象一下: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是整个世界的主宰,环境温暖,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吃饱喝足了就睡,睡得累了还可以踢踢腿呀动动手。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也就是自然分娩的时候,我们本能的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时候,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分离开始,离开了温暖舒适的环境,来到了一个冷冰冰的大世界。
出于生存的本能,出于未知的恐惧,孩子会本能的释放能量,攻击他能够遇到的一切事物。这种攻击通常表现在吃奶的时候咬妈妈的乳房,用手去抓自己的妈妈等。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养育者能够以全然包容,充满爱意的态度来对待他,孩子就会感觉这个世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是有人接纳他,爱他,关注到他的。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慢慢产生正向的能量,这种正向的能量会传递出去,情感的流动就会产生。
很多母亲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能够感受到孩子的一举一动,这就是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关注到了孩子的需求,这就是情感链接带来的神奇效果。
这个时候,妈妈和孩子都能够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双方都被对方治愈到了。用爱治愈心灵创伤,这是心理学上最最重要的治疗心理创伤的手段。
相反,如果妈妈不能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孩子感觉不到被关注,被爱,被包容,他就无法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他的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
由于没有感受到积极正向的情感流动,为了生存,孩子会本能的压制自己的本能天性,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应对这个可怕的世界。
这种被压制住的本能天性,不会消失不见,只会化为别的情绪被压制在心底,等待爆发的契机。
这些孩子通常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敏,焦躁不安,抑郁,冷漠等等一系列负面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不是天生的,这就意味着只要能够意识到问题,心理问题是可以被治愈的。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很难有这方面的觉知,这就导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越走越偏。
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行成自我,所谓的自我就是孩子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和他们是有割裂的。孩子开始意识到,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在此之前,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唯他独尊。
当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和自己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会尝试着探索这个世界。
这个时候是孩子能否拥有独立人格很重要的一步,因为这是孩子想要掌控这具身体的第一阶段。
当孩子生活在给予他足够多的爱和包容的家庭中氛围中,孩子会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在他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会觉得,无论遇到什么魑魅魍魉,他的背后始终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这让他有信心探索这个世界。每一次的探索都会让孩子建立起自信,这种正向的能量越聚越多,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样的孩子,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生命的朝气,自信,阳光,充满正能量。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没有感受到足够多的爱和关注,孩子是感受不到安全感的,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就会小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孩子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兴冲冲的想要去拿不远处的小玩具,当他靠着自己的力量,歪歪扭扭的达成目标以后,这种达成目标的喜悦,这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感觉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振奋,这会给孩子以极大的信心。
如果父母心疼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孩子磕着碰着,顺手替孩子拿过玩具,孩子的那种探索世界的乐趣就会被扼杀,他也不会感受到成功是什么感觉,更别谈建立起自信心来。
所以,了解孩子的真实目的极为重要,尊重孩子想要探索世界的欲望,尊重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因为这是他探索世界,了解这个世界最本源的动力所在。
除了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你能指望一个吃喝嫖赌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出足够优秀的孩子?你能指望整天打游戏的父母能够让孩子甘心情愿的去学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模仿的重要他人就是自己的养育者,养育者的一些有意义的行为,孩子大概率是会去模仿的。(关于孩子模仿行为,以后会有专门章节去写,这里不过多讨论)
还是那句话,言传身教,孟母三迁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深思。成长是一生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
综合以上,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每个孩子都是中立的个体,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善恶之别,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有爱的孩子,首先要自己学会怎么去爱孩子。
学会爱孩子就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看待,而不是需要你们管束的对象,管束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对待方式。
想明白这点以后,那么试着放开对孩子的束缚。什么成功算成功呢?人生短短几十载,你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
孩子从上学开始和父母的相处时间就会慢慢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陪伴你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所以,珍惜孩子折腾你的日子吧,给孩子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
今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直播。祝大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