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用卡市场空前繁荣 线上发卡突破60%
1.1多方合力促进信用卡市场大爆发 四大行平均卡贷增速超25%
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产品创新和机构宣传,消费金融的理念逐渐为更多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接受,产品渗透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在2017年仍然保持鼓励居民消费、适当提升居民杠杆的导向;同时,银行业的对公(批发)业务压力较大,纷纷大力转型零售金融。多方合力之下,消费金融在2017年获得高速发展。
图1 2017年4月-2018年3月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万亿元)
数据来源:央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而作为消费金融和零售业务重中之重的信用卡业务自然首当其冲,获得了超越其它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速。
图2 四大行2017年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个人贷款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以四大行为代表,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年除工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增长率低于房贷外,其它三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增长率都明显高于房贷和整体个人贷款。其中农业银行和建设的信用卡贷款增速令人印象深刻,分别达到了30.97%和27.51%。
1.2 2017年信用卡市场增长完胜2016 信用卡贷款余额最高达80%
央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2016年增长7.60%),2017年新增发卡量1.23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2016年增长6.27%);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2016年增长29.06%);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2016年增长23.63%)。
图3 2016、2017信用卡市场增速对比情况
来源:央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表1 部分信用卡业务增速较高的银行
来源:各银行年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目前已披露2017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数(36.83%),其中,常熟银行由于基数较小,增速高达80.43%,兴业银行、平安银行这样的信用卡大行也都达到了65%以上。
1.3 卡均授信额度提升至2.12万元 信用卡逾期率不升反降
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 2.12 万元(2016年1.96 万元),授信使用率44.54%(2016年为44.45%)。
图4 2010年-2017年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及授信使用率
数据来源:央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清偿信贷总额达663.11亿元,同比增长23.79%,占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的比例达到1.26%(2016年1.40%),占比较上年末下降 0.14 个百分点(2016年则上升了0.17 个百分点)。
图5 2010年-2017年信用卡资产质量趋势
数据来源:央行,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整体信用卡不良率一路上涨,从2012年的1.11%增长到2016年的1.9%。虽然2017年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数据还未披露,但从已披露年报的信用卡大行来看,除浦发银行上涨了0.11个百分点,每家银行的不良率都较2016年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6 2007年-2016年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
数据来源:银监会,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表2 近两年各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对比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因此,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2017年的信用卡增长都优于2016年。
1.4信用卡发卡争夺日趋激烈,线上发卡突破60%
据融360的调研,2017年伊始,就有不少银行提出了较高的发卡目标,部分银行制定的新增发卡任务量同比增长超过50%,激进的银行甚至超过150%。从已发布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来看,相当一部分银行都实现了50%的目标,少数银行的发卡量增长超过100%。
表3 部分信用卡发卡量增速较高的银行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信用卡发卡量的增加,加剧了对信用卡获客渠道的争夺,融360调研的结果显示,2017年信用卡线下渠道的获客成本稳步攀升,而线上相比线下仍有接近一半的成本优势,线上发卡渠道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意义愈加凸显。融360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信用卡完成的新增发卡任务量中,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渠道占比已经超过60%。具体分银行来看,零售业务发展较快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大幅提高了线上发卡比例,交行更是跃居2017年线上发卡量榜首。
另一方面,尽管2017年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仍然很低。例如:2007年美国人均持信用卡4张,超过14%的人持卡10张以上,金融危机过后美国人均持卡数字持续下降,至2016年底美国信用卡人均持卡仍高达2.9张。而而与我们消费习惯比较接近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也都超过两张。可见,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发卡规模和人均持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5新规落地引发差异化竞争,股份制银行风头最劲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信用卡新规)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行。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新规规范了信用卡违约金等费用的收取,放开了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的条件和标准及信用卡透支的计结息方式、溢缴款处理方式等,由发卡机构自主确定;并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允许发卡机构自主浮动。
信用卡新规给予了银行信用卡定价的自主权,具有里程碑意义。免息期、最低还款额、透支利率的放开,改变了之前所有信用卡都只能执行央行统一规定、千卡一面的局面,为促进银行开展个性化服务、展开差异化竞争创造了空间。面对新规,股份制银行的响应最为积极,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在2017年取得了最为高速的增长。
图7 2017年四大行与股份行信用卡增速对比
注1:股份行包括了披露了相应数据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
注2:因城商行、农商行等相关数据披露太少,未纳入对比。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从各银行的年报披露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贷款额增速均明显超过四大行,成为信用卡市场中最活跃的银行类型。
用户下沉、渠道融合、业务拓新,信用卡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2.1超越账单分期,融合现金分期、交易分期,迈向三位一体的泛信用卡体系
信用卡为用户的信用支付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多,对资金管理、信用支付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简单的账单分期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信用卡账户为基础,扩展用户的信用能力、简化支付过程,将成为一个近期趋势。
事实上,在2017年已有部分银行以本行信用卡持卡用户为对象,在全面评估其信用情况的基础上,发力现金分期和交易分期业务。从费率上来看,银行对这两项业务设定的利率虽然高于信用卡,却明显低于其它机构提供的对应产品利率。
图8 股份制银行账单分期、交易分期、现金分期的平均年化费率
数据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数据采集时间:2018.4.09~4.15
上图为融360采集的22家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各种分期产品的平均年化费率。从上图可以看出,账单分期(信用卡)的费率最低,各期均在16%以下;交易分期略高,在16%~17%上下;现金分期最高,但也仅在17%~18%上下,与其它机构发行的现金分期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信用卡账户为基础拓展多样化的信用服务,对银行来说可谓一箭三雕:首先,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大了零售业务规模;其次,可以更加深入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多资金管理、信用支付的便利,从而更好的与其它机构层出不穷的消费信贷产品进行竞争;第三,优惠的费率可以对未办卡用户形成吸引力,使其主动申请信用卡。
预计,2018年将有更多银行深耕信用卡用户,打造包含账单分期、现金分期、交易分期在内的三位一体泛信用卡体系。
2.2共享流量、融合场景,打造年轻人的移动生活中心
信用卡近年来的优异发展,与各银行加大拓展力度,积极抢夺线上、线下生活、支付场景的努力密不可分,包括:与各种网站、机构进行合作,发行各种各样的联名信用卡、主题卡、特色卡,几乎做到有网络账户、有支付需求的地方,就有信用卡连接服务;蹲守各流量巨头网站,借助海量流量宣传产品、筛选客户,并为相应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特色服务,提升用户活跃度;发力移动支付,融入共享经济,抢占各种新兴线下场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个环节一个都不放过,极大的拓展了客户接触面,时刻保持与用户亲密接触等等。
表4 部分银行与流量和场景合作信用卡产品列表
数据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一些实力较强、信用卡较为领先的银行在连接流量、融合场景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基于庞大用户基数,形成自己的流量平台,进而把银行、信用卡APP打造成用户移动生活中心。例如建设银行通过“惠生活”优惠活动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的优惠活动和精彩丰富的生活圈。招商银行把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 App从交易工具转向经营平台,购建开放的用户体系,赢得许多年轻人的欢心,两大 App 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 4,509 万户。
无论是借助外部流量还是输出内部流量,无论是连接线上场景还是融入线下场景,都银行、用户和合作机构都是三方共赢的事情:银行低成本的获取用户、服务用户;合作机构方便用户、提升自身价值;用户获得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
因此,预计更多银行会跟随这一趋势,从使用流量到汇集流量、输出流量,从封闭账户转向开放体系,从把信用卡视为金融工具转为生活服务平台,从而更好的提升用户黏性与忠诚度,形成无孔不入的线上线下渗透潜力,支撑未来信用卡业务的长期、稳定增长。
2.3联姻互联网巨头、发力金融科技,信用卡或成首选金融科技载体
除了产品方面的合作,2017年主要的银行还纷纷与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展开了战略层面的合作。五大行甚至与五大互联网公司形成了一对一的“结盟”关系。
表5 五大行与五巨头的“联姻”
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
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联姻,核心在于金融科技,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银行各项运营成本的降低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为金融服务更加普惠、高效。
大行之外的其它银行无缘互联网巨头的“联姻”,但同样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方面不遗余力,例如招商银行2017宣布按照上一年度税前利润1%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项目基金,鼓励全行利用新兴技术进行金融创新。有些银行还在过去的2~3年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一方面持续打造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另一方面购建金融科技生态圈,伺机进行技术、能力输出,包括兴业银行的兴业数金、平安集团的金融壹账通、招商银行的招银云创、光大银行的光大科技等。
预计2018年,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将展现出新的特征,涉及银行更多、内容更广、层次也更深。4月18日,建行宣布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定位为“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这是国有大行中首家全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预示着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又上了一个台阶。
信用卡既能产生大数据、又依赖大数据进行精细化风控与运营,是金融科技的首选载体。以最基本的信用卡审核为例,某银行的网申发卡量已占新增发卡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有的银行甚至全面转向了网申),借助智能审批决策平台,网申首卡自动审批率近90%。
2.4抢滩新零售、试水余额代偿、迎击虚拟化,信用卡的业务边界仍在拓展
2017年风声渐起的新零售同样引起了银行的强烈关注,作为其中代表机构的盒马鲜生运营不足两年,已经迎来了至少三家银行(招行、兴业、浦发)的联名信用卡。基于新零售理念的消费场景能给信用卡带来众多年轻客群流量;信用卡则有助于新零售机构持续提升用户活跃度与黏性。
此外,随着信用卡使用人群的扩大,“信用卡代偿”业务悄然兴起,主要用于以更低的利率帮助用户偿还信用卡贷款。据融360估算,2018年我国潜在的信用卡代偿市场可能突破千亿元。此前,银行中只有华夏银行推出了此类线下服务,2018年3月,招商试水“e分期”偿还自家信用卡。预计有会有更多银行杀入这一千亿级市场进行尝试。
此前,在互联网虚拟信贷产品(例如“花呗”、“白条”)俘获大批网民的同时,银行也开始推出虚拟信用卡,主打网络支付,包括早期浦发银行的“E-GO卡”、中国银行de “中银长城e闪付卡”、后来建设银行的“龙卡e付卡”等。目前银行虚拟信用卡产品的数量已经比较丰富,使用也非常便捷,安全性高,有可能会得到越来越多信用卡用户的青睐。
除了舍弃卡片之外,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的融合循环授信与多种分期的类虚拟信用卡风头正劲(如京东闪付、玖富万卡等),也给予银行极大的启发。已经有银行开始积极探索此类业务,未来也可能与互联网机构一道,实现信用支付在各类网络账户中的无缝嵌入,甚至出现可在线上完成全部申领过程的更加广泛意义上的银行虚拟信用卡。
这些事例体现出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创新方面的努力,随着创新的延续,信用卡相关的业务边界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52018趋势:用户下沉,利好仍在,信用卡市场仍将高速发展
多方合力造就信用卡市场2017年的高度繁荣,2018年大部分有利因素都会延续,尤其是:
第一、监管政策密集下发,导致2017年的大量的借款需求需要新的出口。2018年伊始,就有的银行已经开始用户下沉,努力挖掘1万元以下的用户群体;
第二、对公(批发)业务近期尚难出现较大转机,零售业务依然是众多银行发力和转型的方向,而信用卡无疑是零售业务的上佳抓手;
第三、在各领先银行2017年聚焦零售、力推信用卡获得良好成效的示范作用下,更多银行会采取跟随策略,加大信用卡推广力度;
第四、经过多年互联网金融的“洗礼”,用户数据、风控模型、运营经验均有一定的积累,银行信心回归,信用卡的用户下沉通道已经打开,更多普通人群达到信用卡的申领标准,可为银行带来大量新增用户;
第五、领先银行(包括少量科技金融公司)已经开始向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通过金融科技平台帮助实力薄弱的中小银行,有望使得中小银行也有能力更快拓展自己的信用卡业务;
第六、金融业扩大开放,欧美银行在消费金融、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外资银行直接进入还是国内银行引入外资,都会对信用卡市场起到助推作用。
因此,预计2018年我国的信用卡市场仍将高速发展。比如,2018年刚过短短63天,浦发信用卡2018年营业收入就突破100亿元,其他多家银行也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年度目标。据融360了解,今年各银行线上发卡的任务量达亿级规模。
然而繁荣之下也有些问题不可忽视,例如:房市持续严厉调控,信用卡贷款资金用途仍需严格审查,银行的的审核责任加重;前两年某些时间段消费信贷增加过多,抑制居民杠杆过快抬升已经形成一定的预期,可能对2018年的监管态度和市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业务快速扩张之下,某些银行难免在资格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疏漏,尤其新技术的应用叠加产品下沉,信用风险可能抬升。
因此,在强监管氛围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原则下,如何让信用卡市场又快又稳的发展,将是未来几年摆在监管者、银行和用户面前的一条持续主线。
文章 | 《2017年度银行信用卡发展报告》
来源 |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ID:rong-data)
作者:融360大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