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家长都崇尚于在家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传统教育方式,有的是“严父慈母”,有的“慈父严母”,总之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永远都不是统一的。
记得一位妈妈讲了一件事,有一次孩子在家发脾气,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妈妈在旁边严厉的管教,一定要她自己把玩具收起来,可是小孩子却开始哇哇大哭,爸爸听到哭声赶过来之后,看到这个场景,说:“这有什么不就是玩具吗?至于这么大呼小叫的!走,跟爸爸玩去!”
看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理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都认为由于父母教养缺乏一致性,会使孩子的心理偏离加深。通过了解发现,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父母存在着一些误区:
* 经常和孩子发牢骚、抱怨
* 很容易被孩子最终控制、决定
* 对孩子容易施以打骂等暴力
* 经常高控制地对孩子们说“不”
* 常常以工作太忙而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看脸色的能力,即使一个三岁的孩子也能通过长辈对待自己的态度中看到亲疏不一或教养严松不一,从而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庇护!经常听过朋友跟我炫耀:“我家孩子才3岁,就知道每次我教育他,去找奶奶帮忙了!每次要东西知道找谁能够得到!是不是很聪明?”每次听到这些,都想告诉妈妈们,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注意了!这种没有统一性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不仅养成了孩子看人做事情的态度,而且使孩子在两种教育尺度之间跳来跳去,也很辛苦的!
如何避免出现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性?
首先教育的一致性要相互融合,而不是向我靠拢。很多妈妈看了一些育儿的书,觉得特别好,就要求全家人一起读书,一起按照书上的做,这看上去很好啊,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但这样做无疑就变成了妈妈是家庭中的权力中心了,加上书中的育儿理念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家长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于是家人拒绝配合,最后就变成了各管各的!
教育其实也需要彼此制衡,而不是往一边倒。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为孩子制定清晰的教养方针,然后坚持下去,集中精力和时间改变旧的习惯,一旦孩子知道他们可以信任自己的父母、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不再试图“见风使舵”,这就意味着家长在保持教育一致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次要强调一下父母和老人家之间的关系,作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家中有老人家,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去和老人家达成一致!老人家心软又心疼自己的宝贝,但孩子的教育不是心疼就可以解决的,所以一定要让老人家配合你们!
为孩子
我们永远做得不够
但是
庆幸地是
为孩子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