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们弄个书吧可好?
阿咪手里摆弄着一堆南红青金绿松珠珠,正设计着她这晚的第三个手串,忽然就这么抬眼望着我。我心中微微颤,手中的茶汤轻轻漾了漾⋯
书吧,更像藏在某处的一个念想儿,不翻动或者就忘了,翻出来,千千结,结结相扣。
我怔了怔神,说,好。
阿咪也说,好。
然后阿咪放下手中的珠珠开始想名字,这一想就是小半月。
有一日,品茶,我说叫悦.读书吧,可好?
阿咪说,好。
随后,各忙各的。
多少每个人心中都有过书吧梦吧?梦时常会做,生活却得继续。
忽然接到几个微信图片。阿咪说,姐,我请设计师做了logo看看可喜欢?
讲真,这一刻我才发现,书吧慢慢从虚幻走近真实了。
我做过一个书吧梦,在十年前写了一半的小说里,小说的名字叫《女人如玉》,那里面有个书吧,是一个可以寄存女主心身所在,小说写了七八万字无疾而终,成了臭名昭著的太监帖⋯一晃十年,梦渐渐远去了,被这么一激,居然苏醒了……
阿咪继续着手串的编结,我百无聊赖地继续阅读着ipad中的文章。忽然发现我厌恶透了手中的这个玩物。我多么想去一家实体书吧,捧起一本纸质的书,体验阅读的那种酣畅淋漓。
只有传统的纸质书才能能够带给我一种真实存在的力量、真实存在的空间、真实存在的人,以及真实存在的书的质感,能够与人产生强烈的情感联接。人的感情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往往联系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现实世界不正是人的感官能够获得最大资源的地方吗?纸质书触感带来的阅读快乐不是电子书能够企及的,趴在屏幕前只能感受到坚硬的合成塑料以及金属的质感,而这并不能激发出人心里柔弱的情感。
虚拟的网络ID就如同浮云一样出现,又消散,如何证明我们曾“活过”?对爱书人来说,一个敦实的小店可以储存自己的情感,可以和它一起活过,其所包含的人生表情不是一个网络页面、一个电子数据库能够涵盖的。我们网上购书图的是方便,我们看电子书是为了书里的内容,但光顾一家书吧,读一会书,感受书页与指尖的摩挲,喝一杯咖啡,晒一会太阳,和爱书的朋友及店员聊上几句,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复古,但却可能有关热泪的终极梦想。
我相信,人类最终向往的理想家园是一个温馨、和谐、生活节奏缓慢的“别处的生活”,书吧就是通向这远方的乌托邦的入口之一。所以传统书店,不应该走入黄昏的地平线,而是应该彻底进化,要比高调的网络书店更加热烈地鼓吹自己卖的不是商品,是文化、思想、价值观,更是生活方式。
我发现我心里那么渴望的书吧并不是卖书的地方,只是一个与纸质的,有着墨香和质感的,书相关的地方……一个书吧的欲望开始发酵⋯我们试图尝试着做一个跨界的事情,它一定会慢慢延展,然后聚焦为一个很特别的涵盖图书、视频、课程、创意传播等的复合产品。我们的书吧,会是这个产品系统里极其重要的元素。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这个梦现在还在。
我要开一家书吧,就为圆了曾经的这个梦。
我要开一家书吧,就为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城市有一个安静的栖息之地,温暖灵魂。
老张恰恰好的在江也弄了这么个汉芳汀花世界。有花有树有风景,荷兰小镇风情万种,两层的尖顶绿房子里可装进梦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与书相遇,和流年浅言细语吧。如果有天堂,一定是书房的模样,悦.读书吧,让梦想轻盈地着巢在这里,快乐生长⋯还有还有,我拿手的私家炖品,阿咪自酿的果汁[嘘][嘘][嘘]这是秘密,期待你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