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范仲淹好友)谪守巴陵郡,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写下洋洋洒洒的《岳阳楼记》。既为彪炳地方工作成果,也算助力文化盛举。当时,因政治改革遭受非议,不得不外出巡守的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但借物寄情,逸兴遄飞,凭一副《洞庭晚秋图》勾勒出了气势雄浑壮阔的岳阳楼,更是寄托了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家国情怀。
庆历五年,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上书为其分辩,因而被贬至滁州。期间,写下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时至今日,回首那段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北宋朝堂时光:三个贬官,名垂青史(虽然,滕子京貌似打了个酱油);两处名胜,成就山水人文之城;两篇佳作,因其高远的精神风貌成为享誉文坛的“神作”。种种因缘际会,令今人感慨赞叹。
很少有人去知人论世,借文探究历史,习见的方式是管中窥豹,难免不知全貌,还会犯人云亦云的错误。但读一篇文,借助词句、段落、结构,也能读出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和抱负。虽然难免以偏概全,但是通过对文章切磋琢磨,滋味就出来了,也未尝不算是另一种收获。
学生学习这两篇作品,第一篇接受起来无难度。正能量、主旋律、文字美。第二篇学习中就冒出了质疑的声音:欧阳修是“躺平”了吗?怎么背起来那么困难啊?
我窃喜:问题真好,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啊!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文,来看看号称“北宋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这篇文到底应该如何品读?
【解读】
如果让你来写一篇游记,你会如何下笔呢?是不是先从“映入眼帘的正门”写起。这样,很容易就入了写作的窠臼了。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欧阳修是如何开篇的。
他是以拍摄名胜纪录片的形式来开始他的文字的。他的肉眼镜头如同进行航拍,先展示群山环绕、四周一片苍翠的滁州城,然后镜头缓缓拉近,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滁州城缩小到西南一带“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继续拉近到水声潺潺且是由声引人的酿泉,最后随曲折蜿蜒山路前行,特写镜头锁定至临近泉边的如鸟翅一样灵动的醉翁亭。一座幽深之处的惊喜景观就这样赫然纸上了。
有人说这不是套娃吗?大套小,小至更小。还真有点像。但这醉翁亭可是平面立体皆可观可赏,不像那层层被包裹覆盖的套娃,除了最外面的一层,里面的真相,外人是断然看不到的。套娃带给人的是机巧匠心的快乐,而醉翁亭则是景中有景、且曲径通幽的美好。然后,欧阳修又简单扼要地介绍了造亭者和命名者。所以,欧阳修可谓是“胸中有丘壑”,方能从寥远处着笔,对标于细微。
第一段就这样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了滁州城的不施展粉黛自然天成的魅力。这番广角大场景又不是一味地铺排设色、反复渲染。而是以若干短句(判断句)连缀而成,简洁明快,极富韵律感,使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琅琊山景也好,醉翁亭游也罢,仍以判断句作为重点和标志,时时交代描写及叙述的内容不同,无形中让段落具有内在逻辑,层次分明。“山间之朝暮”乃一天之景色变化;“山间之四时”乃一年之中景色差异。不啰嗦不赘言,朝暮四季,均以一句已概之。对于这里的美景,欧阳修早已了然于胸,没有时时驻足的观赏,处处美景的吸引,就难以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的无限快乐。
最后,三四段放在一起来看。滁州太守的一日游真正开始了。欧阳修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种种快乐:打鱼饮酒,采摘捕猎,投壶对弈,还能和滁州民众觥筹交错,不亦乐乎。山行集会中,老少壮者皆有,且不分宾主。集会结束,集体迈着踉跄的脚步,交杂混乱地走在林荫小道中。喧嚣喜悦的声音,惊飞了栖息的鸟儿,也终于要在片刻后还鸟儿一份宁静。
欧阳修是否真的“躺平”了呢?文中提到有“伛偻提携”、“众宾欢也”,这就是一派盛世景象。如果当地百姓被苛捐杂税缠身,被贪官污吏侵害,哪里有时间爬野山、农家乐。所以,即使不用去看相关的背景资料,读者就不由地想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就能感受到当地的物阜民丰,一派祥和。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欧阳修因其政治才能在滁州深得民心。的确,他采取的“为政宽简”手段,有利于当地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更有趣的是,这篇文里,我们能读出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智慧。都是一片忠心报国,范仲淹总有壮士捐躯、尝尽苦难的悲壮;欧阳修则是个懂得生活的风雅闲适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他自号“醉翁”,其实年仅38岁。正当壮年,“苍颜白发”,可知人生打击之沉重。但他能以韬光养晦的理性保护自己,在远离尔虞我诈的朝堂时不再无辜被进谗言,不让自己的落魄人生再雪上加霜。他“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不仅是讲述作记缘由,更是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是他现实与酩酊中的桃花源。但他在碰壁后,也不会沉沦在政治的漩涡中不能自拔,仍清醒洒脱地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残酷。
《醉翁亭记》,是滁州太守的快乐一日游,是欧阳修的退隐宣言,更是落魄文人政客们寻觅安顿自己灵魂的一条道路。“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管他世事悲喜,且喝下这杯酒,平淡岁月有诗酒陪伴,氤氲生香。
千年之后,以《醉翁亭记》解读欧阳修,暂且一叶知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