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几个盆友吃饭,他找到一家餐馆,吃臭鳜鱼的,又臭又辣的,说味道不错,好吃。
吃完饭大家拼命的喝水,就讨论起来,原来是鱼太咸造成的。但对于肠胃不好的我,对辣的咸的不感冒确实不感冒。
吃完后,我们就开始分享了我们彼此最近对收获。
我就从什么是好吃 讲了下我反思学习的理解。
我问大家什么是好吃,有的说应该是色香味俱全,有的是辣。。。。。。。各种答案都有。
养成追问习惯的自己(装),就提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想过好吃的好字,是对谁好吗?
大家都说感觉好,这里的感觉是指嘴巴,舌头,还是肠胃呢?
我们吃饭是满足谁的需求呢?通常吃饭是肚子饿了,所以吃饭,当然,现状物质丰富的情况下,为了唠嗑也可以吃顿饭,但最高频的不还是填饱肚子嘛。。。
如果是吃饭时为了填饱肚子,就应该想想肚子的感受,吃了辣的,臭的,会不会闹肚子。肚子是否需要这类食物。。。。也更不会想到吃什么才会对肚子好了。
我们已经养成了“普世”价值观,好吃,就是对味道负责,而不去追问是不是对营养负责,本来味道是用来鉴别营养价值的途径,而现在的“普世”价值观,很多味道已经远远与营养分离,更甚有的餐馆学会了创新味道,不通过营养来回答味道,通过化学品来回答味道,甚至颜色,这也是什么毒xxx,地沟xxx的由来。。。。。
有句谚语叫: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我们身上的器官也是,对于感应灵敏的器官,因为神经系统的及时回馈,大脑会格外给予满足,例如,馋(嘴),懒(脑袋),音乐(耳朵)。。。
而很多感应不及时,或者出问题才叫的器官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例如运动这件事情,都知道是对骨骼,心脏,肌肉,血液等器官都有好处,但就是这么多好处的事情,因为不会叫,它需要的时候不会叫,加上懒的干预,常常得不到行动机会。最终导致出问题了,不舒服了才知道为时已晚,才开始意识到真正要对它好。
我们都知道最常见的大病有胃癌,肠道癌,心脏病。。。。这些大病其实都是等到我们出问题了才知道,而整天乱叫吃这吸那的嘴巴舌头却很少得大病,这也就明白了,舌头不知道胃苦的原因了,我爽就行了,你痛苦跟我无关,但是,这些可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都不能少,都要好,甚至要更高呢。
是的,我们听过很多养生知识,喝过很多心灵鸡汤,但当我们真正践行的时候,却仍然在服务那些会叫的器官,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为我们任劳任怨的器官。
说了这么多废话,就一个,当说对自己好一点的时候,仔细想想,这个好是不是真的好。是一瞬间的好,还是长久的好。是对有需求的部分好,还是乱叫的部分好,我们践行的时候,可不要南辕北辙了。
之前养成吃咸的(作为一个山东人从小喜欢吃咸的),辣的(北上广深特产)的习惯,最近在慢慢改变,清淡的食物嚼在嘴里,大脑蹦出弹窗,告诉自己,慢慢体验,其实还挺好吃的。要慢慢的做到它(嘴巴)好我(肠胃)也好的生活习惯。
好吃=好营养(对肠胃好)+好味道(对嘴巴好)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