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认为学会了暮思深思,总觉得自己有些走火入魔,每天晚上不完成写作作业就像缺点什么似的不完整。望着深夜里孩子房间的灯尚未关闭,有些欣慰却也分明有些隐隐的担忧,索性任由思绪飘飞夜话教育。
自从孩子升入高中,我就更加理解高中校园里的同行们。一边盼望着他们苦教,另一边又期待着孩子“乐学”。是的,分明的矛盾共同体而且不统一!所以就又一遍遍地告诉自己,高中吗,就需要勤奋努力,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坚持不懈。
其实,我们不必自欺欺人。高中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们,也就三年的“短暂煎熬期”。而一直在校园里打拼的教师们,则是长期思维定式的打拼在“某某教育”的光晕中,除了部分精英,其他很多人估计激情过后倦怠感是必然的。熬到疲惫不堪为了生存而生存机械重复,熬到为了工作而工作兴趣减退,教育教学品质焉在?
其实,现在的很多中小学校也基本一致。面对频频的行政检查督导评估社会干涉叨扰,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的确确深受影响,不得已学着驾轻就熟套公式阐述定理和推论,力争求得解释圆满。不信看看,教师像机器人般的搬运知识应对工作与学生,力争征服琐碎每天敷衍塞责,日积月累往往导致业务平平波澜不惊。
目睹多年怪现象,学校作为文化单位业务口竟然为了推进读书学习举办读书节?个别小学也就算了,很多高中众所周知只是在文化课,文化课,文化课。读书学习走上了高考的另一面——背面。我家孩子曾经那么爱读经典好读名著,现在是在望洋兴叹奢望于将来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说,科普知识科普著作,社会思想文学著作,大自然里的教育科学,劳动教育与实践,音美艺术体育教育……离开系统的熏陶怎么得了?
所以我说,图书馆就应该是面向老师面向学生面向家长开放的读书场所;读书节就得是平时读书心得读书反思读书剧场读书论坛……所有成果的集中展示;学校就应该是文化馆博物馆精神家园,校长和全体教师全员都是解说员兼馆长“文化人”!
一句话,教师是学习的实践者领头人,学有所成优秀且智慧,有趣还有爱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重专家敬重师长是跟随者;所以大家爱屋及乌,学校校园有温度令人过后向往怀念。
夜话教育,估计有很多人不会赞同。可我觉得,认可的谢谢认可,反对的我不勉强,还是求同存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