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大冰最近和儿子闹别扭了,大晚上给我打电话:
“你说小孩子都是怎么想的啊,一点都不懂得着急!让起床不起,让刷牙能刷一刻钟,吃个早饭还要数米粒,干嘛都慢腾腾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哪天不是我在后面催催催?今天倒好,干脆上学没带铅笔盒……”
大冰的儿子一直是个“小磨叽”,从上幼儿园时就这样了,所以一直是大冰替他干这个干那个,然后拎着儿子(没错,就是拎着)准时去上幼儿园。
但上小学后,大冰的儿子依然如故——每天晚上先要看动画片,有的时候还要看电视剧,看够了再去写作业。但孩子不能睡得太晚呀,大冰只好帮他整理书包。
结果,昨天晚上大冰加班,没人帮他收拾东西,于是大冰的儿子马马虎虎地连铅笔盒都忘带了。
为了显得厚道一些,我强忍住笑声,对她说:
“下次,你试试这样,别催他,而是给他规定时间,多长时间内穿好衣服,多长时间内洗漱完毕,多长时间内吃好饭,如果慢了,就提醒他一次就好,然什么时候完事,什么时候送学校……”
“这不就迟到了吗?”
“迟到就迟到呗,上学是他的事,又不是你的事,迟到了让他自己跟老师解释去。我家当初就这么做的。”
“那你家孩子当初也老迟到吗?”
“可不是嘛!但你放心,孩子都精着呢,不会永远这样的。”
大冰的感受我能明白,因为我的妞儿原来也是个“小磨叽”。
曾几何时,还没上学时,她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磨叽潜质”了。喊她吃饭,等到家里人快吃完了才上桌;出去玩,非得把一个设备玩到透才换下一个……就算是旅游,别人家三日游的项目,放在我家要玩一个星期。
本来我觉得没什么,但一到上学,就发现问题了——妞儿的作息还在幼儿园呢,没调整过来。而我居然也忍不住催促她,成了自己最最不想做的“唠叨的妈妈”。
终于有一天,当孩子出门后,发现两只袜子穿得不一样,妞儿彻底发飙了:
“就是你催的!我袜子穿错了!这下好了!同学会笑话我!”
妞儿吵着让我跑到早市买了一双袜子换上(当然费用从她零花钱里扣),代价就是踩着铃到学校,险些迟到。
不过,从这件事上,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不断催促,正在打乱她内在的节奏。
“孩子做事情有自己的节奏”,虽然我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从未如此切身地体验过。
我又想到,儿童在刚上小学时,一般都会出现“磨蹭”和“马虎”的毛病。或许这两者其实是相伴相生的呢?
孩子的节奏慢 → 家长觉得孩子“磨蹭” → 家长催促 → 孩子的节奏被打乱 → 孩子慌张,注意力不集中 → 丢三落四 → “小马虎”诞生。
不仅是马虎、拖延的毛病,有研究显示,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甚至,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决定这样做:
1.和妞儿一起列出每天在家时需要做的事。
如穿衣服、洗漱、收拾书包、穿鞋,以及晚上的吃完饭、写作业、洗漱、睡前阅读……
2.和妞儿打好招呼:以后不再催她,但规定每项任务都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时间是我们一起来商量的,如:从闹钟响到穿好衣服用20分钟,洗漱用10分钟等……从这个时间来退换起床、睡觉的时间。每一项任务应该完成的时间都会有闹铃提醒。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验到孩子的节奏和时间感和成人不一样。比如:我觉得穿衣服10分钟就够用了,而妞儿则觉得需要半个小时。最后我们各退一步,定下穿衣服需要20分钟。
3.声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会帮你。
4.绝不催促,而是静待妞儿总控完成,不管她磨蹭到多久。
如果真的迟到了,那没办法,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吧!
5.晚上如果提前写完作业,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都行。
我和妞儿把这个“约定”写在纸上,还分别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把这张纸贴在墙上。
第二天早上,妞儿的闹表响了,但过了十多分钟,她还没有起床的意思。我当妈的本能又犯了——真是抑制不住“唠叨”的冲动……
但是这次,我犹豫再三,只对妞儿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赖床也要算在穿衣服的时间里的!”
妞儿听了这句话,“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然后迷迷糊糊地开始穿衣服。但随即她发现,今天周一,要穿校服,于是赶紧脱掉重新找校服来穿上。刚把裤子套上,闹表就响了。妞儿“哎呀”地叫了一声,见我没反应,干脆直接喊我:
“妈妈!我要迟到啦!帮我收拾书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一边轻描淡写地说,一边忙活自己的事。
就这样,我今天一句话都没有催。妞儿着急忙慌地穿衣服、洗漱、收拾书包、出门……结果,只参加了半个升旗仪式。
那几天,妞儿的气都不太顺,毛毛躁躁的。
但她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
她不再赖床了,听见闹铃就赶紧坐起来,一边穿衣服洗漱一边清醒头脑;
她会自觉地把明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书包收拾好,这样就不会出错。
她在前一天不会看书看到很晚,而是尽快睡觉,为的是第二天能准时清醒过来。
她在写作业时也不再五分钟喝一次水了,而是专心写完作业后,喝一大杯水,然后用省下来的时间玩拼图歪歪兔www.waiwaitu.com原创文章……
你看,如果让孩子自主调整节奏和作息,她可以做得非常好。
如今妞儿马上就上四年级了,很少迟到。她的心里总是住着一个小闹钟,知道规定时间要做完规定的任务,所以专注力也不错,从来没有出现过“考试答不完卷子”的情况,也很少有“马虎”性丢分。
曾经,我们总把“慢慢来”挂在嘴边上:
“宝贝儿,慢点走!”
“宝贝儿,慢慢摆,不着急!”
“宝贝儿,慢点吃啊,别噎着!”
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又把“快点”挂在嘴边呢?
大概是从宝贝上幼儿园开始了吧,或者是从他上学开始吧——我们总觉得,孩子在家时是个小baby,绝不不能经受一点风吹雨打,就算喂着吃饭、抱着走路到三岁也没关系。但在面临集体生活时,我们又希望孩子能变成“准成人”,让我们无比省心……
其实,孩子的成长哪里能这么“一步到位”呢?而这种心态,是不是也来源于我们自己的焦虑呢?
我们总想着,孩子现在就这么拖沓,长大了之后岂不是什么都做不成?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孩子这样的速度难道不是连汤都喝不上?
但我们却忘了——成长,本来就是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本来就是从慢到快的过程!
只有让孩子慢慢地探索衣服、裤子,一遍一遍地练习系鞋带,孩子才能真正学会穿衣服、穿鞋。
只有让孩子慢慢地观察食物,感受食物,用5分钟的时间舀起一勺饭,再七扭八歪地放到嘴里,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己吃饭。
只有让孩子自己慢慢地写作业,专心研究一道题如何解,一个字如何写,孩子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同样,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慢慢体验时间,学习控制时间,才能真正让孩子建立起时间概念,最终摆脱“拖延症”。
歪歪兔育儿老师的话:
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如果你的宝贝刚刚入学,她可能正在面临一系列挑战:因为环境、规则的变化而各种不适应,出现种种状况——拖延、马虎、孤单、自卑、不愿沟通、不懂表达……。如果我们能做到“提前教育”,防患于未然,就可以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环境。
在这里,兔小编向大家推荐《学会管自己——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专门针对小升初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编写的童话书,既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又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书中还有一个故事是专门讲“拖拉磨蹭”的呢!如果你看到苏小懒有多磨蹭,一定会想起自己家里的小宝贝。
但苏小懒在经历一番波折后,改掉了“拖拉磨蹭”的毛病。她是怎么改掉的呢?
《这样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个准!》系歪歪兔幼儿早教课程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