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网络主播收入半数千元以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自称为网红的主播们,不懂卖艺不卖笑的真谛。
对于网红,一般的声音就是两种:要么是说她们三俗的搔首弄姿,要么是说这一波风潮过去了,很快就赚不来钱,要歇歇了。
前不久,株洲的媒体报道了一个本来应该当空姐,却最终选择做直播网红的女孩伊靖的故事,她的故事里有雷军点赞,但那只是花絮。
关键是她选择的路数很垂直——教化妆。
这远比一般唱歌跳舞、娱乐大家的网红直播要实用的多,其实就是一个直播的公开课,而且盈利模式也远非点赞那么简单。
这不,就在三八节期间,微博与一直播携手搞了个红人直播淘的活动,明面上似乎就是让在微博或一直播上有影响力的网红们替淘宝推销货品,但实际上则是走的内容电商的路子。
姐(哥)买的不是笑,而是地地道道对你有用的技能(商品),这就是这一届做直播的网红,题中应有之意。
获得感,是其中最应该提出来的东西。在之前的直播互动风潮中,强调的都是参与感,即我直播、你参与、点个赞、搭个讪,最后直播结束,也就是吃了一顿爆米花。
现在的网红直播则应该是让观看者不仅仅只是参与个弹幕,而是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一个技能、获得一份感悟、获得一个确实可能自己需要的商品,用你的信用和口碑来背书……
伊靖的成功中,其实就在于提供了这份获得感,也就从单纯“看脸”的网红经济跳了出来,进入了内容创业中。
就如昔日的博客、微博以及蘑菇街、美丽说里的成功者那样,用自己的技能,挖掘出更多别人需要的东西,尽可能让来过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一点什么,并且带走。
这份获得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东西,不是简单地类似“代言”的方式卖商品,甚至于是重新解构了一些东西的属性。
比如化妆,不同的“颜料”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层层叠叠、抽丝剥茧,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更不是所谓的潮流风向标,通过自己潮人身份的所谓推荐,将各种商品兜售给粉丝,而是让粉丝通过直播,解锁更多的需求和梦想,顺便搭售一点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或许,换一个极端一点的说法,会更清晰:
过去的直播,更像让粉丝们,看在自己辛苦表演的份上,打赏几个钱、买上几个甜甜圈;现在的直播,则应该是让粉丝感受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过了这村未必有这个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