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目前国内对心理咨询对发展心理学真正感兴趣的基本都是外行,我看到太多太多的30,对40多岁的有着自己本身职业的男人,女人他们非常热情地去学习心理学,而且一学都是几年,他们学了好多年不能做心理咨询,但是他们还一直在坚持着,我一直很不理解,但是今天突然有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可能是国人丢失的的母性要回来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去,我个人认为化解功利主义的灵丹妙药就是母爱就是母性。
大家想一想,一个出生就遭到了妈妈白眼的婴儿,难免要奋斗终生,生怕失去名利的滋养。
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天天被妈妈骂成垃圾,被诅咒。学习不好以后会饿死的,少年在长大之后,他除了争名夺利之外,他还能依靠什么?
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焦虑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现在的社会变成了功利主义。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的礼仪,变得灰飞烟灭。
突。所以啊,我今天突然想到了我们的这种全社会的功利主义和公立的家庭育儿有关,这和母爱的丧失有关。
那么母爱是怎么消失的呢?
当我谈传统文化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啊!要谈明清,要谈封建主义,要谈儒家文化和孔孟之道,我个人认为我们历史文化5000年所形成的文化我们不看,而是跑到了国外看他们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是这无意识拿着金砖金饭碗要饭。
我们的历史是一个家,天下的历史讲究家族。的传承这样很平稳,因为有改革开放,每个人都有愿意去尝试,跳过自己的机会,所以便就有了无数的。化解和焦虑这种幻想和焦虑便如此的被传承下来这种幻想和焦虑便如此的被传承下来。
无数个临床资料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而是为了阶级的互助。
改革开放以前,一个工农家的女儿和一个中产阶级的儿子。如果两个人想最后结婚,那么他们必须躲得过。两个家庭和所处的阶级的攻击和指责。
等得到了批准,结婚后。女人变味了他。不爱的男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是男孩的话,他就被幻想成了全能的救助者,(如毛泽东),如果是女儿的话,就被界定为灾星,(如蒋介石)。
即便是母亲喜欢自己的孩子,想要去抱和亲自己的孩子也会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
理想的家庭主妇,安全的女性,身份认同是被我们整个文化所接受的。而伟大的母亲的气质是被批斗的攻击的对象。
他必须有无比赴死的勇气和不合时宜的动物的愚蠢,才会像一头野象一样生育儿女,这就他们的安全依赖而安全依赖者,在那个时候恰恰是不安全的伟大的母性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停止掉了。
直到这几年,随着男人们终于有机会凭一己之力可以养活家庭,才有大批大批的女性开始捡起来,早就被踩在脚下的家庭主妇好妈妈或者说好妻子这样的身份认同。然后呢,他们开始如饥似渴地浮想育儿书籍,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课程,然后开始过度地补偿母性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