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妈妈没钱,可她是真正富养我”这是幸福一生的秘诀
近期,一档生活类观察节目《新生日记》中发生了这样一个片段:节目嘉宾之一的李艾临产前住进病房,不断袭来的阵痛使她蜷缩在床上,老公在一旁安抚着她,看到这一幕的李艾妈妈却躲了出去,看到女儿痛苦的样子,她眼中满是心疼与不舍得,独自一人坐在产房门前哭泣。事后,李艾在观看影像时似乎很惊讶,她在节目中坦露妈妈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自己从未见母亲哭过,即使是在父亲的葬礼上。后来她在微博中写道,母亲从未在自己面前哭过,即使是在父亲离世的时期,在家里最穷的那段日子,她也十分乐观坚强,会在新年时斥“巨资”给她买漂亮的裙子,也会在每个周末“豪气”地买一小包杏脯肉,直到她第一次当模特拿钱回家,才知这些对于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奢侈的,但妈妈始终富养她,妈妈在她能力范围内给了她最美好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小时候经常玩老鹰抓小鸡,鸡妈妈永远在前面张开翅膀保护自己的孩子,母性本就是这样,困厄时保护孩子是母亲的本能,可她也有力有不逮的时刻,那个当年为孩子疼过一次的女人,如今卸下她的盔甲还要为孩子哭一次……
生活固然不易,但一个优秀的母亲会维护孩子梦想中的堡垒,不会一遍遍的强调那些刺耳、生涩的话语给未谙世事的孩子听,富养孩子不是由家里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真正的“富养”在于丰富思想精神,使其气质高贵,见多识广,心灵独立。
父母对于富养的误区:误认为富养是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钢琴、舞蹈等,企图培养出贵族淑女。有位母亲就做了她所认为的“富养”,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她给女儿准备的都是名牌、衣服、玩具,从来不反对女儿说的事情,可后来她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女儿花钱的速度,在学校了解后才知道女儿已经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教育孩子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体验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私欲。要让孩子热爱生活、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这才是富养孩子,父母像一盏指路明灯,教导他们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轻易对生活失望。
富养与金钱无关,而是培养孩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给予孩子的是安全感和满足感。
有很多父母因为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不认同富养孩子,总怕把孩子宠坏了,要想让孩子懂事,坚持“穷养”,自以为正确的父母就是这样在无形中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家里和大多数村里家庭差不多,可是家里人特别喜欢哭穷,小时候她想买根冰棍都要攒足好大的勇气,而这时,家里人就会跳出来开始洗脑“咱们家穷,你要懂事”,“咱家比不上人家”,“我们赚钱很累了,体谅体谅我们”。不光有言语上的压制,在物质上也完全是穷养,在她上大学之前,连内衣都是路边摊买的,买一件衣服父母的反应好像要破产了,小时候每个冬天的鞋都是亲戚送来陈旧过时甚至有点小,因为这样她经常被嘲笑,这种成长经历导致的自卑感一直与她如影随形,哪怕她现在的收入是别人的几倍,但那种不自信还是一直渗透在她的外形和衣品中。没有自己的审美观,很长一段时间她不敢去商场买衣服,不敢去美容店,不敢谈恋爱……一直担心自己条件差,太土气,配不上那些美好的事物。
这样无意识的催眠与潜移默化中,往往造成孩子对生活充满乏力感,造成的性格缺陷将用一生去改变,去治愈。
穷养可能导致性格乃至心理缺陷,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匮乏感,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是孩子的程序员,童年时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孩子又怎能流动成长呢?匮乏感的来源并不是物质上缺少满足,而是父母给予的爱与尊重不够,就好比一个被溺爱、宠坏的孩子脾气火爆、自私自利,而别人的妈妈省吃俭用,教育的孩子却友好大方,富有爱心。大多数的匮乏感来自从小欲望很少得到满足,可能是一件衣服,一个玩具,物质上存在着空洞,精神上被加入忽视,抑或是父母的爱和陪伴经常缺席,在今后的的人生只能把物质当做唯一的安全感。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
2.负罪感。否定孩子的欲望,一切都以自身出发,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总要评价成不懂事,父母总在孩子面前哭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拖累家庭拖累父母。知乎上有个话题:穷养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一条高赞回到:“最怕问父母要钱,觉得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可事实何尝不是如此,这造成了孩子的安全感都来自金钱物质,只有紧紧攥在自己手里才能有一丝安慰,被否定欲望的孩子,可能出现两个结果;过度节省,无欲无求;欲壑难填。
3.自卑感。过度穷养的孩子懂事的很早,面对任何美好优秀的事物,第一反应总是“我不配”,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生活、好的职位、好的收入乃至好的家庭。在潜意识里被剥夺了自主权利,不敢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一段感情中因为男生的一颗糖、一顿饭、几句话……就奋不顾身,对于别人的一点点好,掏心掏肺的回报,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讨好型人格,无法拒绝他人的要求,只要对方一个乞求的眼神,便赴汤蹈火,只为了对方对她的那一点点好感。
大多数人对富养有误区,一部分人不舍得为孩子花钱。富养并不是舍得给孩子砸钱,附加自己的欲望给孩子。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思想,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完善思想品行。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1.对于孩子的欲望不要一口回绝,对孩子的欲望的满足取决于父母的能力,能满足的正常需求尽量满足,满足不了的直言相告:我暂时满足不了你,我暂时也买不起或者我舍不得买,不带负面情绪的和孩子商量,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满足,也不会觉得是自己不配或者不该提要求。
杨澜说,她三四岁寄居上海外婆家时,年轻的舅舅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去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长辈责怪他为小孩子乱花钱,而他说,女孩子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家境好的家庭,让孩子对探索外面的世界,使其眼界开阔,没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多看书,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品性。
2.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父母自以为是的纠正,讲一堆道理印证孩子提出的要求是错误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这个东西他真的需要吗,在你看来无用的东西对孩子意义非凡,人类一个需求层次满足后自然向更高层进阶,而这种常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竟衍生出“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妄想,以此为理论依据同孩子的需求较劲。不要做自以为是无知的父母,你可以不满足,但不要去评判。
3.信任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坚强的后盾,如果父母都不信任自己,那怎么能去相信他人。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远比给孩子砸钱得到的效果要好,这样的孩子是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足够自信。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爸爸妈妈从不给我零花钱,然而每次回老家,爷爷会偷偷给我塞钱,我要20 ,他给50 ,我要50,他给100,这种莫大的被信任感和满足感我至今难以忘怀。
富养的孩子从内而外与众不同,首先会有良好的气质,在顺境中,不狂妄自大;在逆境中,不惶恐气馁,处事不惊,镇定自若。赖斯是一位举世瞩目的女政治家,她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作为黑人,家族都是奴隶的后代,她每天都要面对种族歧视,而她的父母在这方面给予很多的保护和指导,母亲是一个坚强、不卑不亢的人,这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也成长为一个坚强、镇定自若的成功女性。其次,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凡事都能从宽处、大处着眼,自然能够顺势时不骄,逆势时不馁,富养不是把孩子放进蜜罐里,而是放进“炼丹炉”历练修行,自然处变不惊。日本教育家涛川荣太说:“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有勇气去积极而冷静地面对挫折,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只有在挫折与困苦当中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是非常坚强的,即使摔倒了,也不是随随便便爬起来就算了,有这种生活态度的孩子时永远不会崩溃的。”最后,提升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大多数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才有安全感,信任孩子,关心孩子,会让孩子有底气与他人交流,不怯懦,懂礼貌,这些都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行为中传递给孩子的。
贫困或富足是由父母决定的,不要将此附加在孩子身上制约孩子的发展,而是传递健康理性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请不要教育孩子极简的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通过工作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告诫孩子花钱节省,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请不要倾诉你养家的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与满足。收回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给孩子的未来一张自信、乐观向上的蓝图。
富养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幸福指数大多数比穷养的要高,物质的充盈促进孩子眼界的开阔,足够自信、处事不惊,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诱惑。真正的富养是滋养孩子精神世界的富足,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才是幸福一生的秘诀。
笔名:卜三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