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孩子,还算欣慰,已经留学澳洲,读了商科,基本不用太操心他了。此前,先去了英国的一所寄宿高中读了两年的 A-level,他说,如果能早点去英国就好了,GCSE 他没学过,是后来补习的,所以最后的 A-level 成绩不理想,综合考虑,还是选了澳洲。毕竟,澳洲那个大学世界排名比较靠前。其实,也正合我意,因为从经济上考虑,去澳洲,压力小多了。另外,就是安全问题,澳洲总好过欧洲。
要说家里学习的牛人,应属孩子的姥姥。她是科研单位教授、博导、专家。八十年代,作为访问学者,去过英国帝国理工两年。儿子在国内读高一的时候,突然想考去英国,恐怕也是受到姥姥的影响吧。孩子的姥爷,读书也好啊!他是 1978 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研究生,生物系专业,鸟类专家。但是,身体不好,孩子四岁的时候,姥爷就去世了。
我老婆发现,似乎孩子一点没有老一辈会读书的遗传基因。也可能,她本身,就没有继承他们的基因吧!我俩都是凑凑合合读了个大学,毕业就赶紧工作了。我俩,基本都是被老师和家长管的,都厌学了。所以,打心底里,非常反感鸡娃。
我俩就从来就没有激过娃,一切顺其自然。在学龄前,孩子就认字不多,我们光带他出去玩了。小学上到三年级的时候,他竟然不知不觉地,已经在学校混到了大队长“三道杠”。我猜,可能是因为儿子鹤立鸡群吧,老师利用他震慑其他同学?哈哈!后来,慢慢地,他的成绩就不是很好了。孩子小学六年级时,我们就把他转去了一所国际学校。当时,我们还听到老师说的风凉话,“你家孩子有户口,还要去读不需要户口就能读的学校,何必呢?”
我俩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倒是出奇地一致。当时,我俩就打算,让孩子在留学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吧!回想起,我初中时候的英语老师,操着江浙一带口音的英语,调皮捣蛋的同学,学的还绘声绘色的,把大家笑的前仰后合。当时,我似乎瞬间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儿子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寄宿了,每周接一次。我们感觉他一直都挺开心的,很适应集体生活,也培养了自理能力。那里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非常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们的想法都能得到学校的及时反馈。而在学习方面,老师们都是以鼓励为主,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让爱上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孩子受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有个好“钱”途,还是为了有个好工作,或者是为了找个好对象等等。似乎都是,又都不是。其实,孩子受教育,不就是为了有个健康的身心与正确的三观,敢于做最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并有能力与勇气,不断遇到更好的自己吗?作为家长,也唯有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示范。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专注自己喜爱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