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概念一说起来,会让人感觉太宽泛、太深奥。但是,我想写的不是所谓的烧脑的物理概念,那是霍金等科学家研究的。而我要说的是,该如何看待时间和生命的关系,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一个人的年龄,我们常用“岁”来衡量,10岁为少年,20为青年,80岁为耄耋,这其实就是时间的概念,10岁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十年,也可以说成3650天,闰年我们暂且忽略不计,照此类推任何年龄我们也可以算出更精确的时间概念,其实生命的长短就是时间的长短,于是才有了诸如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说法。
照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因为父母给与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生命消逝就意味着组成我们身体的元素要重回自然界,即便再形成生命,那也不会是以你现有DNA排列组合,说的更直白了,死亡了,就一了百了的,所以这个世界这么美好,谁愿意早早就挂掉呢?按照这种逻辑,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时间花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因为只有时间效率最大化,生命才能获取更多的精彩啊!而其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西方某媒体曾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这项调查统计的是60岁以上老人此生最后悔的一件事!调查结果令人震撼,结果显示有92%的老人后悔自己年轻时不够努力。其中有人这样说,别人工作我也工作,别人去玩我也去玩,所以我过着和别人一样的生活,可见这种心态是对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自我价值而心生遗憾;另外有73%的人后悔选择了曾经的职业,最终庸庸碌碌的过完了一生;还有45%的人后悔没有珍惜身体健康!对于健康这一点,恐怕大家是体会最深的,俗话说的好,前四十年你经常找病,后40年疾病会时不时找你,但实际上呢?当你40岁之前每次把时间选择在深夜食堂、油炸、烧烤、麻辣、扎啤的时候,就注定在40年后某一天,你的身体会带给你强烈的不良反馈。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方式,就是就是对待生命的方式,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读书、健身、那必然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生命历程。
那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把时间用在那些毫无意义或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上呢?因为有害的事情,往往都是我们的舒适区,比如说睡懒觉,吃夜宵、吸烟等等,这些事情都比早起跑步、控制饮食、戒烟舒服的多、惬意的多。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睡懒觉、吃夜宵、吸烟这些令人愉悦的动作,通过多巴胺能够形成愉悦的记忆。一旦你不去做这些事情,你就会很难受。但是如果我们的生命一直沉迷于这种舒适区,那久而久之,人就会懈怠,就会出问题。
反之,很多对健康有益的习惯,最初是使人难受的。人的大脑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快思维,一种是慢思维,快思维是我们对事情行成的瞬间感知,比如说看到香烟,快思维会马上想到吸一口,因为会很舒服,但是如果你能让自己慢下来,冷静下来,用慢思考深入的分析一下,吸烟虽然能让我短暂愉悦,但是害处总归要大于一时的畅快,所以吸烟事我应该克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够做到慢思维的人往往都是比较自律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快思考,更应该用慢思考再审视一下。人们大多数局限于舒适度,也是因为我们更习惯于快思考,习惯于表面的舒适区。
那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时间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个人认为,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要保证这个目标的正确性。比如说,你的目标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把时间用在健康方面,确实是有益处的,所以这个目标符合大前提,OK,那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目标执行自己的计划,我们接下来可以对饮食有明确的规定、对锻炼时间有明确的安排,最后就是高效的实行。执行行成的惯性就是习惯。也许你会发现,执行这些计划最初会很困难、很难受,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抵触心理就会越清,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目标就是一定要把它变成习惯,一旦行成习惯那就变成顺其自然了。比如我现在在写文章,虽然还是写的很烂,但是还在一直坚持,因为我要把它变成习惯。我现在哪天没写,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比起之前对写作的抵触情绪,现在“写”这个动作已经变得比较自然,这就是习惯给予我的力量。
总之改掉对自己不利的习惯,养成对自己有益的习惯,这就是对时间最大的、最有效的应用。古人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毁读书迟,读书需早,万事都需早,早点理解时间对生命的意义,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生命更加绚烂精彩,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