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客观,无视情感
客观可以指引我们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不过指引并不等于一定会洞悉事物所展现出的真相。
面对某些考验道德和立场的问题时,过度的客观会让人变得冷漠,这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可能看起来很有味道,很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并不会接受这种思想:感性的存在,让我们有血有肉。
当然,我并非说客观不好,而是过度的客观会让我们失去与他人在情感上沟通的前提。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只有假装成熟的人,不敢面对真情,所以才用极端的客观来强调自己的个性。
说什么都有理,但做什么都没理
说的比做的好听,是最早用来形容这种假装成熟者的最“接地气”的说法。在现实交际中,这样的人似乎总是利于语言上的不败之地,但如果你稍稍关注他们的行动就会发现,虽然他们并非言语上的巨人,但确确实实是行动上的矮子。
在这里请允许我举个例子:网络社会,有一种人被称作键盘侠,这是一群臆断是非,莽判黑白的极端主义者。他们总是装作成熟的样子,说着看似成熟但禁不起推敲的言语,然后强调自己的成熟是“所感所悟出来的精粹”。可是通过他们的言论你会发现,他们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活的磨难,也没有真正的行动力,这种龟缩在屏幕背后为自己成功讽刺他人而沾沾自喜的网络败类,是在网络上表现出假装成熟的终极体现。
在现实里,其实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他们用装出来的成熟伪装自己的无能,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在外人眼里,他们不可笑是因为太可悲了。
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真正的成熟者必然是真诚的。虚伪的成熟者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因为担心别人会识破他们的伪成熟,于是会用一些方法来诱导他人认为自己不成熟。
一两句不咸不淡的指导,虽然说的对,但听起来却有些不怎么友好:对方美其名曰“忠言逆耳”但你却听不出忠字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三不五时发表的高谈阔论,似乎证明了他们的成熟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可无需细想,便能够通过哪些高傲的语言中发现许多颇为有趣的端倪。
证明自己是没错的,但证明的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有些人用实实在在的奋斗去诠释自己的价值,也有些人选择用虚伪的成熟去走那些“人生的捷径。”
人之所以要正视自己,并非要挺足胸膛在镜子面前给足自己信心,而是要躬腰落性,去想想镜子里看不到的自己,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