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去年8月我曾写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读后感《戴夫的忠诚》。
一位叫“大漠起狼烟”的友友留评说:“狗狗很悲催,但这部电影也从侧面注解了人也需要雪橇犬的这种精神。”
我回复他: “你说的太好了,是雪橇犬的精神,我看的是小说,应该也有电影吧?什么时候找来看看。"
时隔一年多,我终于在影院看到了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小说写得好的,改编的电影未必好看,比如《放风筝的人》,我就觉得电影没小说好看。而这部《野性的呼唤》,小说精彩,电影同样精彩,总之没让我失望。
关于故事情节,《戴夫的忠诚》介绍说:
戴夫......是阿拉斯加冰天雪地里为淘金者运送邮件的一只雪撬犬。而它只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众多雪撬犬之一。书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
巴克原本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是米勒法官家一只爱犬,受过文明世界的教化,不幸被拐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小说生动描述了巴克命运的剧变,展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在贪婪残忍的主人鞭打逼迫下,在与狗群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巴克身上文明的烙印如何一点点消失、深藏的原始野性如何一点点被唤醒,“他仰起头,冲着星光发出狼一般的长嚎。“
影片没有表现戴夫的情节,所有故事都围绕巴克展开,虽然知道故事情节,但还是一次次被打动、被暖到,竟泪盈于眶。惊讶于一只狗的眼神和表情,如此逼真地流转着与人类情感相通的喜怒哀乐。
从温暖南方米勒法官家养尊处优、任性妄为的宠物犬,到阿拉斯加冰天雪地里历尽艰辛磨难的雪橇犬,到最终回归族群的荒原狼,巴克的回“家”之路遥远而艰难。
巴克是勇敢无畏的,但真正触动我的是巴克的善良,它的内心是何等柔软,对同类和主人充满悲悯之心。
比如雪橇犬团队中一只弱小的狗狗被头犬“霸凌”抢走了自己的食物——一条小鱼,巴克看在眼里,默默地走过去,将嘴里叨着的属于自己的鱼放在它面前;比如巴克狂追一只野兔,抓到后,却将其轻轻放下,示意它跑掉;比如新主人约翰·桑顿因思念逝去的爱子借酒浇愁时,巴克打翻酒杯,并将酒瓶叨到雪地里埋起来;当约翰·桑顿中枪倒下、奄奄一息时,巴克叼来主人的钱夹,放在他身边,并费力地用身体将他拱起,主人看到地上钱夹里露出爱子的照片,艰难地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靠着巴克永远睡着了......
类似细节,还有很多。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值得一看。
趁热打铁,想重读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