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日子中,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给心灵来点滋养,给这漫漫人生路中增加点色彩。
杨绛先生把阅读比喻为串门,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自己精神的主人,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次儿子因为小手术住进了医院,来到医院会觉得好多以前忍受不了的事情其实都是小事,连走廊也住满了人,各种嘈闹声夹杂孩子哭闹声,消毒水刺激的味道,都会让人有种莫名的压抑,一切又是那么的不可控和无力感,你只能等待。除了苍白的鼓励也说不了其他话,人生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事情,发生了只能积极面对。
住院4天带了6本书全部看完,看到孩子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而忘记生病的痛苦,非常值得安慰,这得益于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我相信阅读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的脑海里,以后无论什么环境,遇到什么事情,只有一书在手,烦恼都会随着消失,就像毛姆说的“阅读可以为你的人生筑起一道屏障,几乎可以避免一切灾难。” 避免一切灾难一词夸张了点,渡过人生的灾难确是真的。
这里来谈谈从小培养阅读的重要性,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如果13-15岁之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于书本的热爱,那么他终生都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窗户将永远对他关闭!儿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要从父母开始,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你一有空就玩手机,看电视,孩子也会跟你一样,或是一有空就拿书起本看,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城看书,孩子必定会爱上阅读,不要再说我的孩子不喜欢课外书怎么办?先问问自己能否做到喜欢阅读?
虽然网络订阅可以获得大量新闻资讯,但其内容往往零散而肤浅,只能属于“浅阅读”范畴,替代不了花一个礼拜啃一本厚书所带来的知识洗礼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阅读还是看纸质书比较好,利用闲散时间尽量多的看书,你会发现自己正在靠近一个崭新的世界。
青春和生命的喜欢与悲伤大部分来源于阅读,不要以为,读名校,考第一名,就是受过良好教育。
著名教育家肖川关于什么是孩子应该拥有的“良好教育”的诗意描绘里: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德国在二战之后还能跻身世界列强跟全民阅读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正规的图书馆和大型书店之外,公园,公交站台,机场,广场到处都是可供阅读的书籍,德国从小爱阅读与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不是为了求知,走千里路也只是邮差;如果没有开悟,读万卷书也不过是空消遣。”
阅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深圳一教师家庭的孩子,小学成绩非常一般,学习也不主动,过着快乐童年,不参加任何培训班,父母心里着急却不表露出来,默默给予鼓励与支持,孩子到了初中突然开窍了,开启了疯狂阅读模式,读哲学,文史,天文地理只要拿在手上就读得津津有味。发现原来生活有另一种样子,人生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从此对学习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还把圣雄甘地列为偶像,学他过起了清苦的生活,拒绝享受,炎热的夏天也不开空调...... 阅读改变了人的思想,思想改变行动,努力读书能让你走得更远,这孩子后来被美国杜克大学录取了。
父母都行动起来吧,放下手机,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为功利,只为丰富内心,就算以后做跟别人一样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同的心境。
孩子,愿你此生,灵魂不孤单,在路上,万里归来,仍是少年。